教育强国,湘信何为?学校师生热议2025《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湖南信息学院官网 发布时间:2025-03-13 12:34:19

 3月4日至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正式开启。我校师生密切关注大会动态,通过多种方式收看收听开幕盛况,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热议两会精神,积极表达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学校党委书记喻玲娜: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工作遵循。

学校作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深入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主动融入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一要坚守“立德树人”,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二要落实“规范发展”,严格按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要求,办人民满意大学。三要优化“人才培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技术大学”,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福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调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及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新的供给侧重构,主要体现在三个认同,即:学业认同向就业认同转变;知识认同向技能认同转变;学历认同向能力认同转变。加之,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从知识逻辑向工程逻辑和应用逻辑转化,民办高校应该应时而为,发挥体制机制灵活、改革创新内驱力强的优势,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变成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的最强音。

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要解决的五个关键问题:教师选聘注重真实成果;专业建设依托真实行业;学生学习赋予真实场景;教学实践置身真实环境;考核关注解决真实问题。其次,人才培养定位及面向应该遵循 “四对接”,即对接国家战略、对接地方需求、对接产业行业、对接技术应用,发挥民办高校在服务新质生产力中的独特作用,把民办高校建设成为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产业行业创新发展的策源地、服务地方经济的排头兵,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承担民办高校的历史使命。

宣传统战部部长瞿佳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实事求是、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我为国家在过去一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也对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作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思想引领筑牢育人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启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健全“大思政”工作格局。以文化传承培育时代新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以创新实践讲好湘信院故事,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小切口、小故事,呈现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大情怀,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湘信力量。

管理学院院长夏传文:

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内涵式发展的坚定决心。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不仅精准对接了不同高校的特色需求,更为优质本科教育的扩容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双一流”建设,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学科体系与高等教育高地,同时完善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提升教师待遇,为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这一系列举措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与民众期盼,标志着我国正从教育大国稳步迈向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也为我校不断跨越新台阶、“申硕转大”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洪波:

李强总理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的大事,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定,传递的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定决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将牢牢抓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契机,跳出教育看思政、跳出学校看思政、跳出课程看思政,主动对接学校属地的中小学,采取“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方法,探索构建起以共建、共研、共训、共享、共进为纽带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共同体”,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贡献“湘信”力量。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叶娟娟: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部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奋进提供了强大动力。作为一名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紧扣国家对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需求,结合“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策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党总支将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院落地生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关键,我们将通过“引育并举”的方式,打造一支既懂专业又懂前沿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推动教师队伍的数字化转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刘琨: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彰显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战略重视,为未来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我深感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报告中提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和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必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报告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待遇保障,为教师队伍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未来将加大党建引领教学改革的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伟大跨越贡献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陈沅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战略要求,学校要锚定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体系重构,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领域形成示范效应。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创新“AI+教育”新模式,开展教育数智化转型工作。学院将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要求为指引,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群,形成“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生态体系。

艺术学院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1班学生袁天成:

作为湘信青年,我密切关注全国两会动态,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为我们青年学子提供了更多成长成才的机会,让我们对教育强国建设更加充满信心。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将依托学院创新实践平台提升科创素养,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发挥专长、在奉献中擦亮初心,以“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与担当,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国际商学院22级商英4班学生夏素:

当我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时,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了期待。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些举措将极大地缓解我们学生的升学压力,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能够有更多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会为更多像我这样的农村学生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实有力。我们应珍惜机遇,努力成长成才,不负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 


责任编辑:何思文
两会开幕,我校师生热议两会精神,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湖南信息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现有师生员工2万余人。2021年经湖南省教育厅等部门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