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生物工程学院:“青春志,绿野行”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02 14:42:4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促进广大青年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7月15日至19日,生物工程学院组织“青春志、绿野行”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定远县桑涧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社会实践团队由学生志愿者、教授博士科技专家团队组成,学院党委书记陈金勇、党委副书记刘恩民、团委书记邵警清、辅导员左靖、詹磊带队,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理论宣讲、惠民科普活动、直播销售农产品、乡村实地调研走访、致富带头人访谈等一系列志愿活动。

科研赋能促增效,“科技小院”促发展

为了更好促进农作物提质增产,生物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专家团队汪承润教授、张胜利副教授、耿雪晴博士、杨倩博士等一行来到定远县桑涧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科技为民”系列活动。汪承润向当地农民开展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和增产提质技术”科普讲座,向农民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策略,并介绍了纳米肥料的应用及其优点。专家团队与当地农户座谈交流,就水稻生产、食品质量与安全、经济作物种植、动物养殖等进行沟通探讨。随后专家团队就水稻种植提质增产问题进行答疑,并来到稻田进行实践指导,给予当地农民技术支持。

2020年以来,生物工程学院依托汪承润教授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稻米富硒提质和消减重金属污染的叶面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成果,集结专家力量,依托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对桑涧镇河西村开展帮扶活动,探索高校科技帮扶模式,为促进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在汪承润教授的指导下获得了好收成。富硒米的价格比普通米的价格贵4至5元一斤,平均每亩地的水稻产量能够增收150-200斤,有了学校技术支持的金牌力量,帮助种植户走上种植有机富硒水稻增收致富的道路。结合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生物工程学院与定远县天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设立农产品提质增效“科技小院”,为当地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师生持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田间技术,开展农技培训、科普活动、提升科学素质,服务农村和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科技小院建设,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对定远县桑涧镇科技帮助,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打造电商新风潮,拓展销售新渠道

“我们推荐的富硒稻米是生物工程学院汪承润教授安徽省重大专项研究成果,稻米原有硒含量提高9倍以上……”社会实践团队在稻田旁上开展直播销售。为了更好地销售当地农产品,解决农村产品销售不畅、缺乏平台的问题,志愿者们在定远县天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线上抖音平台帮助当地农户销售优质农产品,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为广大消费者们介绍、推荐富硒大米、瓜蒌子等农产品。直播前,志愿者们认真备书,准备直播的各项内容,包括农副产品介绍、直播环节切换等;直播现场志愿者们发挥自身特长,活跃直播现场气氛,助推农产品线上销售,助力农村农业持续发展。团队还进行直播技能培训,带农户们学习新技能。

志愿服务传温暖,爱心支教助成长

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为丰富当地的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志愿者们利用实践时间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课业辅导,为他们分发书包和文具,并带领留守儿童参与“逛三园”、“一元五角抱团”游戏,与他们进行交流,拉近与留守儿童的距离。“哥哥姐姐们带来的书包和文具我非常喜欢,带我们一起做游戏很有趣,很开心!”留守儿童张雪脸上洋溢着笑容。学院组织志愿同学对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课业辅导,通过线下辅导和线上辅导的相结合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份爱足以体现社会的温暖,志愿者们用爱心去温暖、用知识去帮助,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快乐、阳光、充实的假期。

劳动实践进乡村,助推青年行担当

“到了梅雨季节,是水稻病虫害重点防治阶段,要尽早防治,……”学生实践队员与专家团队冒着炎热天气,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送科技、送服务,提出水稻提质增产措施,为水稻种植中常见病害防治现场开“药方”。志愿者们参观了由学院优秀毕业学子陈光创办的定远县天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观摩现代农业设备操作,深入了解农业智能化生产。在陈光的教学和示范下,学习组装性诱剂诱捕器,来到田间地头依照“南北走向,每个田埂插2根性诱剂诱捕器”的原则分组进行劳作,并在陈光的指导下亲手操控了农用无人机,对田地进行浇灌。志愿者们切身体会了农业劳动实践的辛苦和不易。陈光校友还向同学分享了自己返乡创业的经历,激励学弟学妹们要立志成才,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为社会发展奉献青春力量。通过此次实践,帮助志愿者培养知行合一、能吃苦肯奋斗的优秀品质。

推广科普传新知,调研助力新建设

同时,志愿者们走访调研当地街道和农村,深入了解桑涧镇农业生产、文明创建、文旅发展等情况。志愿者们手持问卷,即使在炎日之下,依然坚持不懈,用一笔一划记录下当地真实的情况。与此同时,志愿者们向农户分发了科普宣传单页,向广大农户宣传夏日食品、卫生安全;介绍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智慧农业;科普农村环保知识等。实践团队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发展菌菇产业、开发挖掘当地特色食品为农民增收等建议,进一步拓宽河西村发展路径,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红色基因注血脉,英烈精神永相传

名垂千古,浩气长存。志愿者们怀揣敬仰之心参观藕塘烈士陵园,站在藕塘烈士墓碑前,聆听思政课指导教师王秦江的讲解,志愿者们深入了解定远县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战士的英勇事迹。在纪念馆内,每一张展牌,每一份展品都承载着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革命先烈是英雄,是路标。志愿者们来到藕塘烈士陵园向先烈致敬,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烈们顽强拼搏、不畏牺牲的崇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跟党走,进一步树立爱党报国信念,强化担当时代使命的责任。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了解了农村实际,增强了服务农村、农民的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乡村振兴的新图景里,志愿者们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记。学院将进一步把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丁小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练就兴农本领,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