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坚持五聚焦五着力 构建教育教学质量共同体 建设“五自”质量文化
淮南师范学院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多元参与”质保理念,坚持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原则,持续完善质量标准,建强质量保障队伍,优化持续改进机制,逐步构建质保要素齐全、组织分工明确、监控层次分明、建设重点突出、体制机制健全的“633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五自”质量文化,为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筑牢堤坝,成效明显。
聚焦立德树人,着力优化质保体系,育人站位有高度
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6334”质量保障体系。体系由教学决策指挥、教学质量目标、教学投入保障、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教学信息反馈改进等六大子系统构成,覆盖宏观(学校)—中观(学院/专业)—微观(课堂)三个层级,聚焦评教、评学、评管三个核心功能,形成“学校抓统筹、部门抓协同、专业抓评建、教师抓课程”四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在质保体系运行中,学校重点聚焦师资队伍、学生队伍、质量标准、制度规范、资源条件等五个方面,聚焦理念更新、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体制机制、目标达成等五个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质保体系建设相关教学成果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荣获全国不同类型高校质量保障体系选树活动一等奖,受邀在CIQA联盟400多所成员高校中交流推广。
我校代表多次应邀在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年会等会议作交流报告
聚焦全员管理,着力建好质保队伍,育人力量有广度
学校始终坚持学生中心,践行质量保障全员参加原则,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构,配齐建强质量保障队伍。一是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构。建立校院两级质量保障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精准履职的质量保障机构。二是建强三支质量保障队伍。建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学管理人员70人。建强专职兼职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退休在职结合、教学与管理结合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现聘有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60名。完善校院两级督导联动机制,鼓励督导专家入课堂、入实践、入教材、入教改,开展全过程督导,共同助力教学质量提升。近三年,督导听课4754节次,教学督导信息周反馈80余期,跟踪听课200余节次。2023年,校级教学督导组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团队”称号。建强班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实现班级学生教学信息员全覆盖,打通教学质量管理“最后一公里”。
校院两级质量保障队伍
聚焦全程监控,着力强化系统管理,育人过程有深度
学校持续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持续完善“学校-学院-专业-课程”全程质量监控。一是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制定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工程、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学业预警、毕业论文等制度,规范教学运行管理。强化过程检查,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及“三期”教学检查,对教学运行、教学计划执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试、实验实训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强化信息收集,建立问卷调查制度,定期开展在校生、教师教学质量问卷调查,撰写满意度调查报告;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全面掌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二是完善数字化监测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慧校园、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平台,挖掘常态监测数据资源,建立学校-学院-专业“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聚焦全面评价,着力深化内外双评,育人改革有力度
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持续加强内外结合的全面质量评价。一是完善校内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三观”全覆盖、“三评”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评教、评学、评管工作,重点聚焦学校—学院—专业—课程四个层面开展教学质量评估评价。对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全面启动“三级”达成评价工作。开展教学质量年度考核,将教育教学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体系。二是完善校外评估认证机制。聚焦师范主责主业,扎实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已有9个专业接受国家级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强化问题导向和持续改进,全面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目前,迎评工作稳步推进,自评自建成效显著。完善跟踪评价机制,邀请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等第三方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强化外部评价结果运用,评价结果用于学校招生计划编制、管理制度调整、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
全面教学质量评价实践
聚焦质量共同体,着力培育质量文化,育人环境有温度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增强全员质量共同体意识,积极培育质量文化,稳步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一是健全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实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强化日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基本状态常态监测、专业认证与评估等工作,注重问题反馈和持续改进。遵循“PDCA”循环法,逐渐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管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式上升。二是塑造质量文化环境。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校训,弘扬“严谨、勤奋、求是、创新”校风,构建以校训、校风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促使质量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综合运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大会、教学工作会议、教学质量检查、教风学风建设等契机,将质量意识和质量自觉贯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人人关心质量、处处体现质量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质量文化培育。组织开展教学常态监测、教学督导、集体备课、集中磨课等活动,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等全方位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开展专题教育宣讲,组织质量文化专题培训近50场次,引导师生树立质量共同体意识,促进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质量文化形成。
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质保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淮师特色的质量文化,构建教育教学质量共同体,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加快建成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