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即办,出门即学,转角遇师 ——华南农大重构育人场景,打造沉浸式育人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4-27 15:25:24 华南农大

当教育场域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空间,会激发出怎样的新动能?华南农业大学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牵引,构建“党建引领 队伍下沉 数字赋能 文化浸润”的“一站式”社区育人体系。全天候服务响应机制、嵌入式成长支持网络、浸润式文化育人场景,将思想引领、学业帮扶、心理疏导等教育要素有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打造出“下楼即办、出门即学、转角遇师”的育人新生态,让“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在生活场景中落地生根。

进驻社区办公贴近学生打通育人最后100米

2023级新生军训期间,食品学院辅导员刘晓纯老师透过社区工作站的落地玻璃,看到她的学生小芳(化名)独自在宿舍楼下徘徊。原来小芳因思乡情切难以融入集体,又因不善表达错过了许多机会,虽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却屡屡碰壁,内心充满了失落和迷茫。依托社区办公室配备的“成长会客厅”刘老师即时与其谈心,为其定制了“级委竞选+实验室见习”的成长方案。如今已是级委成员的小芳,每天都会路过这个改变她大学轨迹的工作站,常常感慨道:“上大学前,以为在学校里办个证明、找老师咨询问题,要跑好远、跑好几个地方,现在直接在宿舍楼下就能搞定,太方便了!”

1.png

图:在每个宿舍区成立学生社区服务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在学生社区建设实体化服务阵地,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建成社区服务中心、成长服务中心、易班工作站、党团工作室、心理辅导室、创新创业室、学涯工作坊等135个思政站点,推动22个学院学工队伍100%进驻社区办公或值班,为学生提供学业咨询、成长规划、创新引领、心理辅导、事务办理、生活保障等全方位服务。无论是办理学籍证明,还是咨询考研政策,学生们都能在“家门口”得到快速响应。这种“下楼即办、出门即享”的服务模式,不仅让办事窗口从办公楼搬到了宿舍楼,更把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百米之遥”缩成了“一步之隔”。当小芳作为学生骨干在工作站帮新生解答选课疑惑时,她或许未曾意识到,自己已成为这个育人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进住宿舍生活,融入学生织密织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一天冬日深夜,住在学生宿舍的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生班辅导员张忠伟老师突然接到电话,学生小林(化名)突发异物卡喉,呼吸困难、身体颤抖。得知事态紧急,张忠伟老师顾不上吹干刚洗好的头发,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飞奔向学生宿舍。2分钟后,抵达学生宿舍的他立即尝试实施海姆利克法为小林救援,帮助其顺利排除异物待救护车到来时,小林早已转危为安每次讲起这件事,小林总说:“辅导员老师就住在我们隔壁,感觉特别踏实。”

2.png

图:学校在每栋宿舍楼设立“辅导员驿站”

华南农业大学过安排学工部(研工部)班子成员担任学生社区的“区长”在每栋宿舍楼设立“辅导员驿站”,将支部建在楼栋织密织牢了学生安全“防护网”。入职4年内的辅导员全员住学生宿舍,扎根一线,与学生同吃住,共成长,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融入学生”。“辅导员驿站”,是“一站式”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一环,深夜急病就医、心理危机干预、宿舍矛盾化解,都有进住驿站辅导员忙碌的身影,社区各类突发事件、紧急情况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大四学生小陈(化名)说:辅导员老师不仅住在我们隔壁,更像住在我们心里。

上门走访问需,熟悉学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在华农,走访宿舍,实地了解学生生活,和同学面对面交流是辅导员老师的日常习惯。学校小五山宿舍相对老旧,刚入住时,材料与能源学院2020和2021级研究生同学深受宿舍卫生与漏水等问题困扰。为破解这一难题,辅导员梁雅晶老师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走访宿舍超150次,加强与同学们的日常交流,实地了解卫生间、洗衣房等公共设施情况;另一方面主动建立小五山楼栋工作群,收集、回应同学们的诉求,联动校内相关部门推动处理解决。

3.png

图:辅导员梁雅晶老师走访宿舍

华南农业大学将深入学生联系学生熟悉学生作为学院学生工作考核、辅导员业务评价的重要内容。宿舍走访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望闻问切”,也被视为精准掌握学生需求,优化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提升学生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法宝。通过“面对面交流、事连事追踪”精准掌握学生需求,协同攻坚处理,再走访追踪进度,形成闭环。2021级研究生小王(化名)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从解决一面墙的霉斑到推开一扇育人的心窗,华农学工人用脚步丈量出育人温度——这或许正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的生动诠释。

社区多维赋能,依托丰富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在园艺学院的思创基地,由“茶台—LED屏幕—移动白板”组成的“成长能量站”已见证了上千次的学业互助、专题研讨、师生交流,悄然改变了同学们的课外轨迹。2020年,园艺学院辅导员张烨老师针对文科生对《大学数学》《有机化学》等理科课程感到吃力的问题,在学院思创基地组织了学业互助课堂,反响热烈。小老师”们热情似火,从重点知识,到原题解读,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报名来思创基地听课同学也越来越多。逐渐,这个“下楼即达、设施完备”的空间成为了同学们课外生活的好去处,在四季流转中演绎着育人的千面精彩:春日的水培架前,同学们播下蔬菜种子,等待一片盎然生机;夏夜的茶台变身私家影院,《觉醒年代》观影会上,老党员用茶筅搅拌的动作诠释“百年匠心”;秋高气爽时,压花工艺工作坊的暖光里,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生通过植物拓印完成首次团体辅导;冬至时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们团聚在一起包饺子,煮汤圆,感受团圆的温馨。

4.png

图:园艺学院学生在思创园社区基地表演长嘴壶茶艺

“思创园”是华南农业大学在学生社区打造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综合平台,在那里,学校22个学院都结合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建设了思政工作室。各学院思政工作室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交流”,举办覆盖思想引领、学业辅导、生涯规划、心理疏导、文化传承等类型活动。在这里,教育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生态的建设者;成长不再局限课堂,而是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担当的枝芽。

5.png

图:思创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一条街

华南农业大学的“一站式”社区建设,不仅是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育人理念的升华。在这里,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在这里,学生工作队伍和辅导员们将育人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用行动诠释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初心。在这里,通过党建引领、队伍下沉、资源汇聚学生自治,华南农业大学正在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一个充满育人高度、温度、深度和宽度的育才基地。

未来,华南农业大学将继续深化“一站式”社区建设,优化社区党建团建工作体系,拓展空间场域资源,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动数字赋能社区,打造智慧服务创新基地,聚力汇集资源协同育人,不断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升社区育人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获得成长的力量,遇到更加优秀的自己。这正是教育的真正意义——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温暖与关怀中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周志荣、钟奕菲
华南农大打造“下楼即办、出门即学、转角遇师”的育人新生态,让“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育人理念在生活场景中落地生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