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三下乡” | 织梦乡村,绘就“黔”程似锦
【开栏语:华南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部署,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为重要抓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践行“学生永远在C位”的育人理念,聚焦培养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的“三创型”(创新、创业、创造)人才。】
争当“突击队”,勇做“生力军”
今年暑假,华工青年组建一支支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奔赴祖国的广阔天地
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应用
让青春在基层一线焕发光芒
本期,小青年带来的是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赴贵州省印江县实践团
快跟随小青年来看一看
他们如何织梦乡村,绘就“黔”程似锦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黄志明教授带领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召开了座谈会,围绕印江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开展了深入交流。团队汇报了研究项目及未来发展计划,紧密结合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需求提出建议,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
会上,多方围绕印江辣椒产业发展、农产品营销、大健康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校企代表签署合作协议,推动产学研融合,积极为印江辣椒产业和乡村振兴献智献力。
县委副书记田登伟表示,本次活动的开展,既搭建起了校地沟通合作的平台,又畅通了人才供需衔接,助推了产学研融合发展,对印江扎实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印江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抓住此次契机,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助推印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黄志明教授表示,印江深厚的“红色基因”有助于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了解社会、接受社会、服务社会,从而珍惜实践机会、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
为了解贵州的乡村振兴产业特点和文化特色,实践团队在贵州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贵州省核心专家、省人大代表王礼全主任的亲自接待和带领下,走访参观了多家公司,并与创始人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在贵州省星辰有限公司,创始人何雄伟先生介绍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巧克力产业的创始缘由、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产业通过整合西南地区的可可种植与加工资源,开发自主品牌,有效提高当地经济收益,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随后,团队前往贵州思源思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张松先生分享了公司如何以酒为媒、弘扬本土风情、宣传红色文化的经验。
实践团队来到绥阳贵州力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观了公司的辣椒产业基地,包括成品展览和直播带货现场。实践团队还与公司代表进行了座谈会交流,共同探讨辣椒如何助力产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团队成员们也深入感受了印江的红色革命历史与土家族的文化魅力。实践团在木黄镇,先后参观学习了会师纪念碑、纪念柏和纪念馆,现场了解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幅幅感人的照片、一段段震撼的往事,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理想信念,以及不怕牺牲、践行初心使命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在印江博物馆,礼品馆、书法馆、民族文化陈列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民族文化展品,给成员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思想震撼。前国务委员戴秉国捐赠的400多件各国纪念品,让大家领略到世界各国的异域风情;历代书法家的挥毫泼墨,让大家感受到印江书法之乡的文化魅力;土家文化的记忆与传承,让大家体会到印江民风淳朴的风土人情。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同时,团队成员将调研方向聚焦在印江的产业发展和振兴需求,先后赴木黄、沙子坡、峨岭、缠溪等乡镇街道的相关企业、产业基地和农户开展全产业链实地调研。
在木黄酒业有限公司,通过参观考察,团队成员对木黄窖酒的酿酒工艺和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学习到传统工艺、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地方特色品牌构建方式。
通过实地考察沙子坡镇天星村莞铜协作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沙子坡镇竹元村、缠溪镇柳塘村辣椒种植基地,以及贵州梵净红食品有限公司辣椒加工生产线,团队成员对辣椒产业从种植、加工到市场推广的全产业链发展流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启发了通过辣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在缠溪镇湄沱村的“村播”基地,团队成员见证了农产品营销的创新之举,在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农户可以将农产品直接推向市场,激发业态新活力。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产业发展探索和座谈会交流等,与印江相关部门、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乡村振兴有效链接,携手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一起描绘“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新蓝图。
座谈会
参观辣椒产品直播间
参观会师纪念馆(水府宫)合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