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峻行汕尾 | 走向田间地头,倾听“家己人”的心声

发布时间:2022-07-28 13:17:39

【开栏语:华南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部署,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为重要抓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践行“学生永远在C位”的育人理念,聚焦培养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的“三创型”(创新、创业、创造)人才。】

7月12日,是“峻行汕尾”小队正式调研的第二天。在镇团委卢书记与乡村振兴帮扶队陈队长的热情牵线搭桥下,实践团来到河西镇汾河村采访村委陈少群书记和部分村民,了解“乡村振兴”带来的福利和变化。

汾河村位于河西镇东部,总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白字戏、正字戏、潮州音乐等文化遗产和陆丰咸茶、陆丰豆腐花等特产,民俗、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该村是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的对口帮扶点,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村中景象日新月异,乡村振兴工作成果显著。

团队首先来到汾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向陈书记了解汾河村的现况和近些年在“乡村振兴”中的变化,以及“乡村振兴”是怎样具体帮助汾河村脱贫致富的。

据陈书记介绍,近年来村里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善。从前的汾河村,道路基本都是泥土路,每逢下雨天就变得十分泥泞,交通极不方便;另外,村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丢弃在村中的垃圾堆,导致附近臭气熏天,环境也逐渐变得恶劣。“后来深圳卫健委派来了以廖玉学书记为首的帮扶队,指导村里进行建设改造。”陈书记如是说。

在来党群服务中心途中,实践团队看到沿途都是平坦的水泥道路,服务中心前是一片硬化空地,地上躺着刚脱粒下来的稻谷。陈书记说:“这都是扶贫和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今日的汾河村,汽车通行已经不成问题,每天的生活垃圾也由垃圾转运车收走,交由专业的企业进行处理,避免了对环境的影响。

汾河村的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为水稻、番薯。陈书记介绍,人多地少曾是村里的一大问题,村民耕种的收入完全支撑不了家庭正常开销,于是许多人纷纷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大量流失,田地逐渐撂荒,村里的建设发展也严重受阻。

近年来,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委带头将耕地外包给农业公司,采用更科学高效的耕作方式促进增产增收。村里现有水田620亩,主要种植水稻;旱田595亩,主要种植地瓜。

“像种水稻,他们从下种到收割都有机器,人不那么辛苦,做得还快,以前哪有这样!”说到这些,陈书记便难掩喜色。而一年下来,村民还可以从耕种的收益中分红,这样的模式,不仅解决了耕地撂荒的问题,更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收入。

图片

听完陈书记的介绍,实践团对汾河村的面貌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深入村庄,走街串巷,采访当地村民,从而了解村民们眼中的“乡村振兴”成果,并力所能及地为村民提供帮助。

村民们的热情让我们本来有些紧张的心完全放下来了。在交谈中,我们感受到村民对于村庄近年来的改变都比较满意,村里干净了、娱乐设施有了、生活有保障了……但是微笑中也有些许疲惫——由于人多地少,年轻人都带着孩子在外打拼,家中老人时常与孤独为伴。好在现在网络技术发达,老年人也会使用智能手机,及时的视频通话都会让老人们开心很久。

图片

此外,我们还随当地村民走上田埂,了解农田生产情况。

听村民说,现在村里种植的一大问题在于天气过于干旱,取水浇灌难度不小。之前村庄都是靠着抽水泵将旁边小河流的水灌溉到农田之中,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驱动和支持下,汾河村准备修建一个蓄水池,把水引到田间地头,让灌溉不再是难题,真正从民意切入,改善民生。

我们还在农田中看到了村民们劳动的身影。烈日和汗水也挡不住收获的喜悦,现代化机械在农田中辛劳的“身影”,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乡村如何更好振兴”的另一个思路。

我们的足迹遍布村庄,除却和村民们的友好沟通,各式各样的民风建筑也吸引着我们的视线:现代式的乡间小楼、村中的各式祠堂、略显灰旧而不失庄重的黄泥建筑、飞檐走壁的石狮……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乡野田间、阡陌交通,每一处景观都在平淡中叙说着自己的不凡,彰显着旅游蓬勃的气息。

最后,暮色将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愉悦的心情,我们离开了汾河村。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特有的乡土气息,与村民的沟通更是像拉家常一般亲切。汾河村的过往就沉淀在村里老人的一字一句中,而汾河村未来的希望已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中初露曙光。

我们用脚步丈量了汾河村的土地,也祝福勤劳的人民能够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卢朗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7月12日,是“峻行汕尾”小队正式调研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