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区举行“交叉前沿—新工科F计划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讨会
【开栏语:华南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部署,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为重要抓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践行“学生永远在C位”的育人理念,聚焦培养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的“三创型”(创新、创业、创造)人才。】
1月6日下午,学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交叉前沿—新工科F计划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讨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余东升应邀出席。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广州国际校区教学事务办公室主任项聪,广州国际校区教学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毛爱华,广州国际校区各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一同出席。
项聪首先整体介绍了广州国际校区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初步成效及未来展望。广州国际校区自2019年招收首批本科生以来,充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和地缘优势,聚焦国家和广东重大需求,坚持“三创型”育人目标,打造5I培养路径,探索构建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师资预聘长聘制度等,全方位深化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广州国际校区在推进课程体系交叉前沿、“在地国际化”的中国化探索、构建“书院+学院+研究院”人才成长复合型共同体、推行注重新生工程学习体验(First-year Experience)的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进展显著,初具特色。
广州国际校区各学院分别以学院人才培养改革为主题,聚焦国家“卡脖子”难题,将新工科F计划内涵与学院学科特点结合,创新学院育人模式,总结学院育人成效。微电子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本,制定产学深度融合、本硕博贯通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构建“智能+X”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建立“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为向导的课程体系,创新基于项目的工程深度学习模式。前沿软物质学院围绕国家“四个面向”战略部署,打造涵括6个交叉学科领域方向的课程体系,聚集名师,搭建科研平台、竞赛平台。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着力建设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实践及学术平台,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营造人才引育成长“软环境”。未来技术学院布局智能感知器件及设备、大数据与数字孪生、AI+融合技术三大研究方向,通过设计引领、知识构建两种路径,推进教育系统、产业系统、社会系统的融合,努力建立一流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实验平台。
余东升教授对我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华南理工大学对新工科的内涵有独到深刻的理解,广州国际校区的一系列探索实践真正将新工科F计划的理念落到实处,办学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希望下一阶段继续深化交叉学科内涵建设,积极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探索颠覆性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
至此,“交叉前沿—新工科F计划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讨会圆满落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