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纪实
自2021年启动“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以来,学院党委行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以深入实施“六项铸魂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了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了教书育人和管理服务全过程、各环节,实现了从“三全育人”改革试点系建设向典型学校建设的顺利过度,营造了“行于人人、融于时时、化于事事、见于处处”的育人氛围。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工作统筹。成立了“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分析工作形势,交流工作经验,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实,形成了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研究制定了《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责任清单》以及每年的《重点任务清单》,从学院实际出发,将典型学校建设细化为21项主要举措、52项具体任务、76项建设指标,逐项明确了牵头部门、责任部门以及完成时限,进一步细化了工作任务、压实了工作责任、保证了工作落实。
(二)坚持系统推进,强化全员协同。通过把“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纳入党政工作会议、重点工作推进会进行部署调度,列入工作督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进行督促考核,切实做到了与基层党建、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调度、同考核;在新一轮部门“两定”过程中,组织各部门全面梳理了育人元素并写入部门和岗位职责之中,进一步增强了全员育人意识;先后举办两届“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成果展示会,生动展示了典型学校建设成果成效,有力促进了各部门之间学习交流互鉴,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铸魂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汇聚起各部门以及全体干部职工推动典型学校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按照“分层培养、按需施教、辐射带动”的原则,构建了学院、系部、班级三级贯通、覆盖全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并用好全区大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同上一堂大思政课”以及“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等资源,线上线下多载体、多层次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职业教育、青年工作、民族工作等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通过学习心得分享和交流研讨,切实把理论学习与个人成长紧密结合起来。为提升理论学习系统性和实效性,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主线,组织开展了“牢记嘱托 筑梦北疆”“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等系列教育活动,承接并持续深化了“石榴籽育人工程”,扎实开展了“同升一面旗、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系列活动,扎实推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信念为基本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落到了实处。
(二)党建团建同向同频,组织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结合内设机构及其职责人员调整,对基层党组织设置作出了相应调整,实现了上下贯通、隶属明确,各司其职、运行顺畅;高质量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谋划建设了“党旗领航、技耀北疆”党建品牌以及以此命名的多功能党建基地,持续深化了“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将党建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和学院发展全过程,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融共进;坚持大抓基层导向,持续推动“最强党支部”增量扩面,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稳步提升。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指导各级团组织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切实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有力提升了凝聚和服务学生的能力本领;各级团组织高质量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常态化开展主题鲜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力提升了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为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三)门门课程融入思政,大思政课体系基本建成。注重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阵地作用,一方面,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试点,推行了“走班制”教学改革,课堂互动性明显增强、学生抬头率明显提升;其他课程也进一步抓实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程研究,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整体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利用多方资源打造了理论课堂、宣讲课堂、实践课堂、行走课堂和艺术课堂,思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另一方面,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党的创新理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观教育等内容,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并通过典型案例评选、课程思政大赛等激励举措,打造了一批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及教学团队,先后建成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举办5届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在今年全区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中,我院语文学科教学团队荣获一等奖,进一步巩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格局。
(四)文化浸润育人无声,整体育人氛围愈加浓厚。一是注重寓教于品牌,持续深化“一系一品”建设,各系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了“7S管理”“一带两建三育”“以文塑旅、德技双修”等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并且可示范、可引领、可推广的特色育人品牌,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引领作用。二是注重寓教于景观,紧扣立德树人主责主业,结合学院“求真、求实、求新、求勤”的校训,将学院主楼及4栋教学楼分别更名为德正楼和求实楼、求勤楼、求真楼、求新楼,并对校园绿化景观进行了重新规划,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环境,提升了师生审美情趣。三是注重寓教于舞台,通过举办“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艺术节展演、乌兰牧骑汇报演出、民族文化交流演出等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搬上舞台,以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形式,切实增强了思想引领效果。四是注重寓教于活动,通过高质量开展“五节三月”精品文化活动培育和弘扬校园文化,有力推进了院级活动精品化、系部活动专业化、支部活动常态化和社团活动特色化;通过举办田径运动会、各类学生素质拓展比赛以及球类竞赛、棋类竞赛等赛事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激发昂扬斗志、增强团队意识,展现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五是注重寓教于屏幕,组织学生观看了纪录片《统编教材》、专题片《人民的小康》,开展了“建党百年”主题观影活动,创作了快闪视频《祖国,慈祥的母亲》,录制了合唱视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制作了宣传视频《匠心筑梦》《青春心向党》《春天花已开》,并利用微平台开展了“挑战杯”获奖视频展播活动,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展示了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六是注重寓教于作品,围绕各类主题举办了绘画、书法、手工、剪纸、摄影等作品展,为学生陶冶艺术情操、提升艺术修养搭建了平台,在全院范围营造了崇尚艺术、热爱生活的浓厚氛围。
(五)广搭平台以行践学,多元育人载体不断延伸。立足职业院校办学定位,始终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推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为学生搭建了技能提升平台,院级技能大赛项目已覆盖全部教学系,三年来先后有142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赛事中获奖。为学生搭建了社会实践平台,逐步将理论普及宣讲、文化艺术服务、国情社情观察、美丽中国实践、科技支农帮扶等内容融入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中,多个实践团队和个人受到团中央和自治区团委表彰;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十四冬”志愿者队伍,并为30余场大型赛事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先后选派90余名优秀学生,帮助市域内3家民族语言授课幼儿园提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切实引导广大学生在服务和奉献中成长进步。为学生搭建了科技创新平台,组织1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其间有1600余人次获奖,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搭建了劳动实践平台,系统构建了“六项融入”“五位并行”“三劳共育”“三阶递进”的劳动育人模式,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了劳动教育实践周,并面向困难学生设置了部分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全面践行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学院也由此获批了自治区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
(六)全员发力呵护成长,学生成长环境全面改善。全体干部职工立足岗位职责,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以执着的坚守、忘我的付出和周到的服务,为全体学生上了一堂生动而走心的思政课。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并高标准建成“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切实把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为学管队伍驻守在学生身边、服务到学生心坎搭建了平台,更好地发挥了“领路人”“主心骨”和“服务员”作用。扎实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常态长效机制和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趣味运动会、心理剧大赛等主题活动,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履职能力,以及心理咨询服务时长、服务满意度等均有较大提升,有力呵护了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学院心理健康工作多次得到上级认可和表彰。学生资助全面实现了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和资金发放“三精准”的目标,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更加规范,生源地助学贷款受益人数逐年增多,并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宣讲、自强之星评选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了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下一步,学院将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部署要求,集中精力推进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实现典型学校建设向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顺利过渡,加快形成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的强大合力,用实干担当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