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科普:心理危机及自我干预 心理危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03 22:54:45

当突然出现重大的问题变化发生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感到既不能回避又难以解决时,心里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累,继而进入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紊乱的失衡状态。

图片

心理危机的表现

陷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人,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层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这些反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致其功能水平全面下降。

(1)生理表现

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身体免疫力下降、胸闷、头晕、失眠、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敏感、紧张等。这是因为,在心理危机状态下,植物神经系统、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和免疫系统对身体生理反应的调节功能会发生改变。

生理反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将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产生各种疾病,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2)情绪表现

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陷入危机的学生,其情绪反应一般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沮丧、紧张、绝望、烦躁、害怕等。如在课堂上常无精打采,学习上心不在焉,交往上冷淡孤僻,生活上闷闷不乐,整日垂头丧气等。如果老师和同学足够细心,这些情绪是很容易发现的。不良情绪过强或持续存在,将会损坏学生的社会功能,导致心理素质下降,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神经症乃至精神疾病。

图片


(3)认知表现

认知是指人认识客观事实,反映客观事实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危机状态下,学生感知觉功能可能受损,易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认知不合理等现象。

(4)行为表现

心理危机中的行为表现是学生为排解和减轻痛苦而采取的一些防御手段。如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专心学习;回避他人、逃避困难;发生对自己或他人的破坏性行为,如自杀等;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没有的异常行为;产生物质依赖、吸烟酗酒等。

心理危机的自我干预

面对心理危机,我们首先要调动自身潜在的力量予以应对,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状态存在异常时,可以尝试自我调节。

(1)情绪调节:觉察当下情绪,以及表面情绪下深层的原因,例如:是生气下的羞愧,还是伤心的后悔;然后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压抑,不自责,积极面对。

(2)思维调节: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消极情绪很多时候是由客观事件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导致的,因此我们要思考自己是否存在一些非合理信念,避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想法。

(3)理性审视:包括客观的自我评价和对危机事件的评估。客观的自我评价包括对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以及潜在力量的重新认识。其次对于危机事件要有理性认识,危机并不一定带来不好的结果,积极面对它们会帮助我们成长。

2.学会主动求助

很多心理危机都超出了个人解决的能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很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在权衡得失后我们会发现,主动求助会使我们获益更多。如果现在的你需要帮助,不必一个人战斗,你可以寻找家人、辅导员的帮助,也欢迎你主动联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让老师帮助、陪伴你一起面对危机,克服危机的同时,获得个人成长。

图片

责任编辑:王金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当突然出现重大的问题变化发生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感到既不能回避又难以解决时,心里的平衡状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