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化: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原学”高端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黄河科技学院中原学研究院受邀参会并发言
9月26日,由河南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届联合会主办,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中原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兴文化: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原学’高端论坛”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举行。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绍康,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原副主席王喜成,办公室主任、学会处处长宋淑芳,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河南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兄弟高校的老师们出席论坛。黄河科技学院中原学研究院院长樊洛平、副院长王学宾受邀参会,樊洛平在论坛上作了《中原学研究的一种学术观察——以黄河科技学院学报“中原学研究”专栏为视角》的发言。
宋淑芳代表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先感谢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及省内外高等院校的专家不辞辛劳,拨冗莅会。她表示,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原学的缘起就在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文化发展哲学的要求,在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学应新时代而生,与时代同步伐,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此次论坛是2023年(第十二届)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的首场学术活动,希望在省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推动下,中原学的研究必将迎来新的更大的深化和发展。
论坛围绕中原学的创建与研究、发展与传播,展开了交流。
樊洛平院长作了题为《中原学研究的一种学术观察——以黄河科技学院学报“中原学研究”专栏为视角》的发言。她说,黄河科技学院中原学研究院在胡大白董事长的全力支持下,在省社科联的学术指导下,于2020年10月起,在《黄河科技学院学报》开设“中原学研究”专栏,迄今已经刊登41篇学术论文,初显研究规模与策划特色。该专栏旨在立足于中原学与中原文化研究,凝聚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构筑中原学研究新的学术高地,不断孕育和推出中原学研究成果,促进中原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原学研究”专栏围绕中原学理论建设和中原文化研究,每期专栏选择大致相近的研究议题,邀约2-3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文章深入到中原学理论构建、中原历史传统与元典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嵩山文化、中原姓氏文化、中原考古、中原红色文化等8个领域,与那种碎片化的、单向度的、局限于学科自身的研究范式不同,在中原学视野下对中原文化历史和学科版图的研究,不仅仅是深耕细作的学科专题发掘,更有了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融入文化系统、构建中原学地方知识体系的新认知。
“中原学研究专栏”主要呈现三种路向的学术思考:其一,对中原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围绕中原学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学科体系架构、研究范式、现状与问题,进行不断的深化和探讨;其二,在中原学的视域下,对于构成其基石和底蕴的中原历史文化进行了多学科、多向度的考察,致力于从不同学科和各自路径方法形成研究中原文化的合力,突出了中原学研究的地域性、综合性、跨学科性以及应用性;其三,对中原红色文化的研究,加强了中原学领域薄弱地带的研究。
樊洛平最后说,黄科院学报的“中原学研究专栏”,今后会全力以赴搭平台,做实事,建设好这块学术阵地,不断推出优秀的中原学研究成果。
论坛最后,李庚香发表总结讲话。他对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及省内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表示十分感谢,对本次高层论坛取得的重要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赋予的时代重任,也是“兴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支撑。构建“中原学”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河南特色的标识性命题,积极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中原气象、河南特色的中原学,在省内外产生积极影响,为促进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出了社科界的贡献。中原学的发展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于中部崛起战略。下一步,将中原悠久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学术化、学科化、学派化、学问化。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