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打造“1124”文化建设模式,助力“一站式”学生社区发展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大学生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一个聚焦、一个特色、双向联动、四季浸润的“1124”文化建设模式,推动主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特色文化融入学生社区,让学生在社区文化的浸润中成长成才。
“一个聚焦”:聚焦党建,传播红色文化
依托功能型党支部这一学生社区党建的战斗堡垒,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在党日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播红色文化。2024年5月,常州校区47号楼功能型党支部开展了“党建红引领环保绿”学习教育活动,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主要内容,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并现场组织了环保知识竞赛,提升了学生的党性修养、纪律意识、环保理念,在学生社区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构建文明健康的学生社区。
“一个特色”:以水为媒,繁荣校园文化
依托水利行业办学背景,挖掘水文化育人内涵,凝聚水文化育人力量,弘扬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传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水知识、传播水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水、爱校”情怀。2024年3月,为纪念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举办河海大学“以水为缘,译海同舟”主题翻译比赛。比赛将语言竞赛与知识普及相结合,获得热烈反响,共有175名选手提交作品,36名选手获奖,营造了节水爱水的良好氛围。2024年5月,学生社区联合图书馆举办长江文化故事双语沙龙,编者、译者、读者围绕《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2021》(英文版)系列丛书开展交流学习。通过解读创作初衷、分享翻译历程、朗读经典段落,学生们在不同语言的碰撞间品味到了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
“双向联动”:联动地方,传承非遗文化
校地共建促发展,携手育人谋新篇,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动资源共享、文化互动,引领提升社区文化育人实效。2024年1月,学生社区联合常州市金坛区华兴社区开展了“璀璨非遗,童心相承”双语非遗宣传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学生志愿者用双语讲解了金坛面塑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捏粘土来模拟面塑制作,让社区儿童在体验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让河海学子在非遗保护中展现了青春力量。2024年3月,外语院与国教院学子前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非遗保护中心,开展“玲珑镂刻展匠心,春风为曲颂非遗”文化体验活动。金坛蛋雕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吴建中老师讲解非遗文化,指导同学们拿起画笔和钻刀,体验雕刻技艺。在此过程中,外语院同学发挥专业所长,向留学生们翻译介绍金坛非遗文化特色,推动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
“四季浸润”:岁月流转,弘扬传统文化
把握关键节点,围绕传统节日、节气全年有序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在学生社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初春纸鸢放飞梦想,3月,学生社区开展“悦心飞韵,筝语传情”活动,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在风筝上作画、书写祝福语,感受蓬勃的生命力,愉悦身心;盛夏漆扇静心修性,5月,组织学生集体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展“夏日绮扇,漆韵流长”活动,分组制作漆扇,在涂底漆、绘颜色、转扇面的过程中品味文化、拂暑纳凉;金秋月饼寄情于思,9月,学生社区在中秋节当天举办“金秋月圆,情溢外院”活动,从包馅到压模制作冰皮月饼,从缝制到填装制作月饼香囊,慰藉思乡之情,共度月圆之时;冬至饺子温暖人心,12月,学生社区举办“饺香情浓,暖入冬至”活动,联动南京、常州校区食堂为学生提供面皮、馅料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劳动、交流家乡冬至习俗,营造团结和睦温馨的氛围。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未来将继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不断探索文化育人模式,厚植学生社区文化底蕴,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资源,培养更多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