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学校在全国“挑战杯”赛事上取得新突破
10月30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贵州大学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在本届大赛共有9件作品斩获国家级奖项,在“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获全国“星系”级奖(全国特等奖)1项,这是学校首次取得“挑战杯”系列竞赛专项赛全国最高奖,实现了参赛成绩的新突破!
学校在本届全国“挑战杯”竞赛全部赛道均有获奖。主体赛获全国三等奖2项。“揭榜挂帅”专项赛获全国三等奖1项。“黑科技”展示活动获全国“星系”级奖(全国特等奖)1项,获“恒星”级奖(全国一等奖)1项,获“卫星”级奖(全国三等奖)2项。红色专项活动获全国三等奖2项。在此前省级竞赛中,我校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各项成绩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捧得“优胜杯”,胡军等9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竞赛聚焦科技强国战略部署,提升育人实效,不断提高品牌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推动竞赛改革优化。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本次大赛共吸引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挑战杯”列为A+类学科竞赛,把本届赛事列入学校2023年重点工作考核目标。校党委书记、校长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校党委副书记、主管创新创业工作副校长多次到场指导动员。校赛阶段,校团委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开展“青创梦想+”创新创业沙龙4期,协同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研究生处、党委学生工作部等相关部门,积极动员、深入挖掘,得到各学院大力支持,参赛项目总数426个,参赛学生2163人,参赛项目数和人数均达到数倍增长。备赛阶段,团队指导教师全力以赴,参赛队员团结拼搏,累计开展校院两级打磨、路演模拟、答辩集训50余场,为终审决赛的项目团队保驾护航。通过比赛,极大提升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每位同学在参赛过程中都有极大收获和成长。
接下来,校团委将继续全面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党委有关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要求,发挥团组织优势,加强协同育人力度,融入学校创新创业培育项目体系,举办“珩星”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加强赛事宣传推广,发挥科技类社团主动性积极性吸引更多学生参赛,营造“挑战杯”系列竞赛科技创新实践育人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项目简介:
《基于不可靠量测的智能电网保安全优化滤波方法研究》
随着电网系统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完善,智能电网滤波算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在滤波算法设计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不可靠量测现象,比如: 混合量测、网络攻击和事件触发策略等。本作品着重考虑混合量测和攻击情形,并引入自适应事件触发策略提升网络传输效率,进而面向智能电网提出不可靠量测下保安全优化滤波算法。首先,考虑混合量测与混合攻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测量信息以及攻击发生概率依赖的新型递推滤波器。其次,验证滤波误差协方差矩阵及其上界的存在性,并通过求解优化问题设计滤波增益矩阵。随后,从理论层面探讨上界的迹与网络攻击概率之间的单调性关系。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获奖等次:主体赛,全国三等奖
报送学院:理学院
指导教师:胡军、贾朝清、张红旭
团队成员:黄锦鹏、曹志鹏、高培夏、林增贤、刘腾、杨成义
《安氢随行——氢能源汽车全新声学气体传感器》
目前,氢能源由于其清洁、高效的特性,成为能源领域关注的焦点。为响应国家“双碳经济”的号召,针对目前氢能源汽车催化式传感器工作温度高、低氧冷凝等环境下无法正常工作、需定期校准等技术问题,研发了基于声学技术的全新氢气传感器。作品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解决了氢气声学检测中声场结构设计问题、声速信息精准提取问题、温度强干扰问题和氢气全量程测量问题,现场试验证明作品各项技术指标远优于已有技术,在氢能源行业已打国内领先水平。技术将填补国内氢气传感器新技术空白,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作品还将提升氢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安全性和经济性,对氢能源行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获奖等次:主体赛,全国三等奖
报送学院: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孙慧、姜义、邬长明
团队成员:张林、周国奥、刘纪卓、刘智慧、刘柏岩、鲁少迪、湛丽
《光学型氢敏传感器的迭代研发——氢能行业安全的护航者》
氢能源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商业化利用已经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氢气需求量快速增加,市场巨大,氢气的制备、储存或运输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本项目从氢能行业痛点出发,研制出一种快速、安全的光学型氢敏胶带,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在此基础上团队将氢敏材料与光纤传感技术结合,研制了第二代光学型光纤氢敏传感器,在确保发现氢气泄漏同时,也能第一时间确定泄漏点,实现在恶劣环境下的远的程实时监控,在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和风险。主要应用于化工、发电厂、核电站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必将在未来的氢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推动氢能产业的安全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获奖等次:“黑科技”展示活动,全国“星系”级奖项(全国特等奖)
报送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东平、杨文龙
团队成员:陈睿、马松源、补忠幸、吴奇峰、王睿轩、金昊楠
《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产生方法研究》
本项目开创性地提出了产生双矢量光束的思路,解决了光束不共路时产生的相位抖动问题。实验证明了产生双矢量光束的可行性,填补了同时产生任意空间模式双矢量光束的空白。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产生装置的小型化和集成化。通过单帧数字全息图技术,实现了对四束光同时进行复振幅调制,提升了矢量光束质量。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复杂矢量光场相干问题、非线性问题和超纠缠制备等领域的研究。
获奖等次:“黑科技”展示活动,全国“恒星”级奖项(全国一等奖)
报送学院:理学院
指导教师:赵波
团队成员:丛楒祺、艾思蜀、于翔宇、付芮
《变“废”为宝,助力双碳——利用农林废弃物制备零“碳”产品》
以生物质等固废资源热解技术为核心的节能减排构想是立足于提出在源头消除环境污染这一主题。用生物质等固废资源原料去开发创造化石资源的代用品是当代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趋势,对可再生资源采用热解高值化利用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推广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作为“环保友好型”能源,从节能减排、能源利用及助力乡村振兴等角度考虑,合理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获奖等次:“黑科技”展示活动,全国“卫星”级奖项(全国三等奖)
报送学院: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赵晨希、杨彩霞
团队成员:杨玉龙、戴婷婷
《基于石墨烯调谐的太赫兹超材料满光器件》
太赫兹超材料慢光器件是具有降低光的传播速度的一种新型器件,在光存储、灵敏光学开关和量子光学芯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设计的太赫兹超材料慢光器件是解决传统慢光器件瓶颈问题的优良技术。相较于其他慢光器件,太赫兹石墨烯超材料慢光器件通过对电磁波的群延迟的主动调控,具有信号接收更稳定,信息处理更完整的优点。采用金属-石墨烯混合互补超材料结构,通过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实现对电磁诱导反射(EIR)峰幅度的灵活调谐,从而对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进行主动调控,增加了光在媒质中的传输时间,进而增大调制深度,提高了光信号的存储效率及稳定性。
获奖等次:“黑科技”展示活动,全国“卫星”级奖项(全国三等奖)
报送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贺训军、张文超
团队成员:黄泽林、韩世豪、侯博文、郭欢欢、郭伯韬、曹锦鑫、赵靖博、任天禹、梁艳霞、曲昀佳
《基于D*算法的地外天体探测巡视器设计》
本作品提出一种基于D*算法的智能探测巡视器设计方案,实现了严苛环境未知、先验知识欠缺和通信条件恶劣情况下地外天体的精准探测。利用四轮巡视器在指定区域内,结合RGBD相机采集的深度信息实现了复杂场景的三维稠密重建;通过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了动态路径规划与自主导航避障功能,并结合Yolov7完成了感兴趣目标的高效搜索功能。
获奖等次:“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
报送学院: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吴海滨、王爱丽
团队成员:左云逸、魏景芳、胡泽宇、张恩炎、周芷妍、郭世博
《红色收藏中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红色文化收藏体现了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光辉历程,每件藏品都见证着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或蕴含着独特的社会发展印迹。我们对黑龙江省民间红色文化藏品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实地走访收藏者、追寻收藏者与红色藏品之间的故事,积极探索民间收藏所蕴含的红色文化融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意义和现实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传承好红色基因,增强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引领鼓励青年大学生热爱红色收藏、传承历史使命、感召红色精神,使得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获奖等次: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三等奖
报送学院: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侯梦雪、孙宇博、李烨
团队成员:杨蕴弘、葛太、孟雨佳、刘晓艺、张雅欣、侯天宇
《探访百年中东铁路——激荡红色革命浪潮》
党的二十大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东铁路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火种从遥远的欧洲播撒到中国北方大地,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社会主义胜利的成功经验在中国黑龙江地区传播,加速了黑龙江地区的工人运动兴起和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开启了黑龙江共产党人屡克困难、奋勇前进的航程,是格外值得重视保护、大力发扬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中东铁路不仅能够带领我们重返历史现场,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获奖等次: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三等奖
报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教师:段云菲 叶丽
团队成员:王文卓 潘心诚 王琼 赵新颖 王悦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