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情暖童心,共触未来”哈尔滨工程大学求是书院暑期“三下乡”

发布时间:2024-09-03 10:50:02

哈尔滨工程大学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78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求是书院团委书记李文宝壮老师带领12名求是书院同学抵达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山泉镇中心学校并开展以情暖童心,共触未来为主题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定点交流

勾勒未来

8日上午,在山泉镇中心中学团书记李维维老师的带领下,求是书院一行人抵达龙江县山泉镇中心学校参观学习。同学门先后与6名和我书院长期对接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业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建议,并在最后赠与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随后,带队教师李文宝壮与李维维老师共同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并参与授牌仪式,为日后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参观校园

感悟精神

授牌仪式结束过后,求是书院一行人在山泉镇中心学校师生的带领下参观校园,充分了解学校“五育”建设的详细情况。大家先后参观了山泉镇中心学校的校园、音乐教室、果蔬种植地、体育场,排球场等诸多场所,细细品读了学校的办学精神,各位同学对果蔬种植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座谈分享

科技报国


参观结束后,学校团书记李维维老师诚挚邀请求是书院一行人进行座谈,并组织了学校优秀学生代表与我书院师生进行学习生活与学校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分享,

李文宝壮老师对同学们深情鼓励,“同学们每一个伟大的梦想都源自于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你们正值青春年华,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无限的潜力和可能。不要害怕困难和挑战,因为正是这些经历,将铸就你们更加坚韧和辉煌的明天。

请记住,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品质的磨砺和人格的塑造。希望你们能够珍惜在校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自我极限。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只要你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永远是你们追梦路上的坚强护盾。

  书院代表王官一同学,为同学们讲了从八女投江,到杨靖宇英勇牺牲再到十二勇士血战小孤山的英勇事迹,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之后又为同学们讲了嫦娥六号,成功带回月壤的光辉事迹,国家不仅把月壤分给国内大学做研究,还十分慷慨的分给了其他国家,这在百年前的中国,是想都不敢想的。当同学们听到这段慷慨激昂的中国奋斗过程时,反响之强烈,仿佛整个教室都被一股炽热的情感所充盈。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在这一刻,每个人的心都与祖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共同感受着那份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场关于中国奋斗过程的讲述,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和传承,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激励。它让每一个同学都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进一步探讨中,山泉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代表们不仅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和强国的种子,并希望长大后报考哈尔滨工程大学,能够深入体验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特色文化。

深入村庄

调查感悟

在交谈结束之后,老师和同学们实地走访了这几位同学家中,对当地的社会实际情况进行了采访。成员们从交通,医疗,消费,民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询问。

走访山泉镇,你会看到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真诚,仿佛能瞬间驱散你心中的阴霾。孩子们在街头巷尾嬉戏打闹,欢声笑语充满了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求是学子们深入家中农田,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家做好“倾听者”,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他们是如何脱贫致富的,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了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感悟成长。求是学子要做好“倾听者,记录者,思考者,实干者”这四个身份,深入基层实践,记录真实情况,深挖问题根源,寻找解决方法。我们要将所学化所用,“以国家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在社会这堂“大思政课”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绽放青春光彩。

学生感悟

于泽华:

帮人先换位,扶人先扶心。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次的所见所闻是一种“赵括”般的震撼,震撼于这些孩子们所处的环境,震撼于他们对于未来说的最多的就行“不知道”“没想过”。首先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和老一辈所处,那么从家中的角度,自己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除了学习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农务。如何让一些使用传统方式工作了几十年的人接受信任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力量呢?这个也是我这一年里留给自己的一个命题吧,我希望我明年再去的时候可以带着这样的一个关于“农业”的小思路打开一条“帮扶”新思路。综上,我想表述扶贫先扶志,而扶志之前应该先找到根源在哪里。

关于“德育”和“劳育”问题的思考。三下乡我认为是双面,不仅仅是我们带给山泉镇什么,也是在参观山泉镇时带给我的一些感触与思考。在参观山泉镇的时候有两块地方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第一个地方是“十个好习惯”,让我想起了杨士莪院士之前提到的“做人做事做学问”。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接触周围的人,我们会发现过了18岁以后他的教养和修养基本定型,而培养的阶段就是在小学初中。所以说未来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绝大因素取决于这段时期的熏陶培养和纠正,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所学校的校长提出这十个不的初心。第二个地方是他们的种植园,是他们开展劳育教育的地方。孩子们在劳动中过程的艰苦和收获的喜悦。我认为这才是劳动教育真正的打开方式。


董光夫:

我们与四位学生和两位家长代表见了面,简单宣讲过后,很快展开了工作,我们一组负责与其中一位家长交流探访,得知这里的孩子都十分努力,虽条件艰苦,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组家长的孩子,患有脑部疾病,但为了在这教育资源落后,教学设备较差,教学能力有限的小乡村里走出来,用自己的坚钢般的意志托起虚弱的身体,一步步迈向坦途。采访过后,我也再思考每个人的出身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但是自己的未来完全是由自己能够决定的,或许有些人出生在罗马,有的人终点在罗马,但是自己在人生中不断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最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和经历,并坦然的接受过程的酸甜苦辣和结果的成败得失,人生就会很精彩。三下乡虽然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更加坚信:意气奋发的我们经得住暴风雨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总之,这个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从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它将是我人生中一笔无法磨灭的财富,我锻炼了自己,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后我也想对这些孩子们说:上天总会给它喜爱的孩子一点特殊的勋章,所以不必自卑,当笑容点亮生活,未来也会被照亮。脚下的污泥不要怕,困难也只是暂时存在的,当知识的土壤开出花,未来便是繁花似锦。


史奕宸:

初踏入这所小学校,映入眼帘的没有塑胶跑道,没有分工明确的教学楼,有的只是近几年修好的沥青地水泥路,还有一幢集教学与学生活动为一体的红楼。接着,我们就遇到了那几名品学兼优但家庭相对困难的学生,在与这些孩子们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为人的态度。那位小男孩,坦诚来讲,是我来东北至今遇到的最内向的男生,他残缺的家庭状况和略带自卑的心态触动我们很深。这些孩子们并非天生内向,是物质因素使他们在人际交往的道路上止步不前,这也让我们明白想帮助他们改变现状所要做的不止给予物资帮助,更应该在心理方面疏导他们,在满足他们物质富足之前应使他们人格完整。山泉镇中心学校对于我们而言,不过是一所坐落于陌生土地上的贫困中学,而对于已经来过数载的导员来讲,它却承载着我们下乡团队与龙江县、与这群如芽儿般的孩子们深厚的感情。导员玩笑说,现在我们学生下乡的感觉不过是前人开荒,后人享其成,数年前,第一批下乡团来到龙江开辟支教的道路,随着工作与经验的积累,我们帮扶工作的流程也越来越成熟,支教也越来越顺利;而最深刻的“开荒”,则是校方借助我们的绵薄之力坚持建设学校基础、关怀困难学生,使得校况年年向好发展,给了学生们越来越丰富的教育资源,令孩子们受益无穷。


孙茂盛:

我采访到的是一个瘦小的小男孩,一开始我把他当做女孩,因为他在人群中比女孩子们还要小。一到他家门口,我有些震惊,房子破旧的像是荒废了一百年。一年只要三千块,夏天没有风扇空调,冬天只能烧炕。家里只有太奶奶跟一只狗跟他做伴,家中父母、爷爷奶奶都出去工作了。

这个小朋友不爱跟别人交谈,说起话来也是声音小小的。只有在跟太奶奶讲话时,声音才会很洪亮,因为太奶奶耳背。当我谈及除了学习还有什么爱好的时候,小男孩想都没想就回答了“没有”;谈及以后想选择什么职业,小男孩想了想,回答“没有”;谈及学习上有什么疑惑,小男孩想了想,回答“英语不好”,却说不出哪方面,为什么。

我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合理释放压力的途径,在巨大压力下,会变成什么样子。不用说,家里的经济压力,让他变得不自信,不主动参加活动,没有哪怕只是跑跑步运动运动一类的爱好。他很瘦小,想必一方面是缺乏锻炼,但更重要的是他吃不好吧。

没有什么方式能够比亲眼见到更令人震撼和印象深刻,不来这一趟,难以想象到还有如此需要发展的地方存在。褪色的彩葫芦,木头桩子的电线杆,气味刺鼻的旱厕……当然还有那校园墙上盛开的向日葵和孩子们。强者不抱怨环境,我们都做些事,哪怕只是记录下来让别人看到,就有改变这里的希望。希望下次下乡,会看到更好的龙江。


董周宁:

龙江镇的面积已经非常大,山泉镇只有一条街,从马路的一头看不到另一头,因为路拐了一个弯,这么来说,更像是村子里修了一条水泥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地,就是山泉镇中心学校。

我们在学校里见到品学兼优但贫困的学生,在宣传和赠予学习物品等一系列活动结束后,我们和其中的一位学生回家,家里很小,有一台电脑显示器落了灰,地上放着看家狗的饭碗。而我们该怎么帮助这样的学生呢?给东西给钱吗?学校的资助毕竟有限。思想上的引导吗?从他的眼里我看不到任何对未来的期望,我们的同学一年能与他接触几次呢?对他说的话又能听进去多少吗?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接触的资源和与外界的联系,我想不到能有多丰富,手机或许是主要的信息来源,他又该如何抵抗互联网的负面效应?在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会不会彻底沦陷于网络?答案我都不知道,只希望他,他们,能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走在镇上,越来越感觉到这是一个待发展的地方,镇里没有一个像样的医院,只有一个“卫生院”,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大病治不了,小病不给治”,问问路边的奶奶生活怎么样?“还能咋样,就是农村的生活呗”,每家都养狗,一走过去,狗就会汪汪叫,连带着其它的狗一起叫。这或许是我亲眼见到农村最真实的样子,没有任何滤镜,确实是有些震撼的。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是大东北振兴,乡村振兴重要的一环,而全国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个,希望这里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刘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三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