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法医学科史料场馆化育人实践探索
一、实施背景
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重点咨询项目(100万),为筹建我国医学院校首个法医博物馆,我院从2018年至今已从国内外网络平台、日本、台湾地区及拍卖行等多途径收集到我国古代、民国及新中国各个时期较为体系化的法医典籍、法医书籍、法医检验书、法医鉴定书、法医名人信件和重要历史照片及影视资料等原始史料378份,为学科史料场馆化育人实践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盘活所收藏的史料,最大限度发挥其学科育人、思政育人、实践育人等效果,我院开展了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除了每学年与图书馆、学生处、团委等合作,通过专业文物展览公司设计制作,开展不同主题的史料实物展外,还有“院士公开课”“名家面对面”和“法医文化节”“从法医史料看法医人的精神家园”等系列活动,并衍生出《法医学史》《法医文化传播》《法医人文》三个选修课程。
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等校领导在法医文化节现场与同学们交流
二、主要做法
(一)应势而动,凸显思想引领导向。思想引领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鲜明特色。如何从收藏史料的“冷知识”中挖掘出党建元素的“热效能”是学科史料实现场馆化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紧跟时代主题,将法医其本身蕴含的“公平、公正、诚信、法治”等元素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此外,我国整个法医学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部分,其中有众多爱国和红色故事,如民国出版的《近世法医学》一书的底页上特别标注了“国难后第一版”字样,我们从小切口入手,围绕“国难版”书籍的由来,将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沉浸式教育场域中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的价值观念,从小从实做好价值引领。
学生为主的讲解和组织团队
(二)因势而谋,积极构建学科史料场馆育人平台。
发挥特色优势,坚持将博物馆场域内的馆藏资源进行多元更新和深度组合,为广大师生构建出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而达到多样化育人目标。将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等蕴含的育人元素于学科史料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提炼鲜活案例、感人故事和宝贵素材。如,2023年我院结合学习贯彻二十大活动,将收集到的我国古代法医典籍进行实物陈列,推出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史料展览,全方位展现我国灿烂辉煌的法医学史
(三)顺势而为,构筑“专业学科+博物馆”浸润式育人体系。为达到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效果,我们顺势抓住学生对史料典籍展览的满腔热忱,设立了学生馆长,负责讲解和组织工作。在育人理念上摈弃灌输逻辑,树立平等、浸润、久久为功的育人理念,实现由“单向灌输”向“无声浸润”的方式方法转变,通过高质量的史料展览、院士讲堂、专家面对面等活动服务学生高质量文化需求
影响与成效
(一)实现了“思想引领”与“专业学科”发展的融合
学科史料场馆育人模式从小、从实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典籍的讲话精神,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新的探索,为不断丰富 “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新格局提供了新的抓手。依托学科典籍史料,将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等融为一体,极大促进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思想引领与抓与专业学习“两张皮”现象。
(二)实现了重大教育教学成果转化
经过不断的建设,以盘活学科典籍史料价值为抓手的党建融合方式极大激发了史料场馆育人模式凝聚力和号召力,学生能不自觉地融入这一法医史料的共建共享平台,从不同角度传承、发展、传播、研究、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法医文化。
目前通过该平台已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二等奖1项(2023年 河北省最好成绩),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2021年),河北省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项(2023年),出版《中国古代法医学与社会治理发展史研究》专著1部(2022年)。
从法医史料看法医人的精神家园活动现场照片
(三)实现了较大的示范效应
“专业学科+博物馆”一站式学生育人平台的模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以及我校微信公众平台等都进行了法医博物馆史料展览的相关内容报道,阅读传播数量突破10万+;鉴于“专业学科+博物馆”体系化育人平台的优先效应和详实珍贵的展览史料,该育人模式在全国法医学院引起强烈反响,中山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兄弟院校主动捐赠法医史料,并受邀请于2023年10月份前去展览交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