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⑥|地理科学学院:创新·融合·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地理科学学院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扣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依托,创新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通过整合“读-思-行”一体化模式、党建引领协同机制、卡牌工具赋能路径及“科野求真”实践育人等特色举措,成功打造了集思想引领、专业成长、生涯发展、情感支持于一体的综合育人平台。为深化学生专业素养与生涯规划能力,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地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以“读-思-行”一体化育人模式为核心,打造“生涯共读会”品牌矩阵,全方位深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生涯发展能力。通过“生涯经典著作共读”精选经典生涯书目,以知识卡片分享、理论转述与实践行动三步法,引导学生将文本理论转化为个人生涯行动指南,强化职业规划能力;依托“真人生涯共读会”,邀请一线地理教师与野外实习导师深入社区,结合理论讲解与真实案例分享,搭建学术与职业场景的桥梁,累计吸引近20名教师参与,形成“师生共话生涯”的互动平台。
“山河共读计划”聚焦地理学名著精读,组织学生通过线上批注与线下研讨,深度剖析《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等著作的学术逻辑与历史隐喻,厚植专业学术底蕴。创新开展“围炉夜话”特色活动,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学生围坐交流,分享生涯困惑与成长故事,建立情感联结,化解人际矛盾,激发团队协作意识,累计覆盖29间宿舍,成为兼具专业深度与心理支持的暖心载体。四大品牌联动,累计举办60余场活动,覆盖400余人次,构建“阅读输入-实践输出-情感共鸣”的育人闭环,助力学生从认知探索迈向行动赋能。
以“党建引领为轴心、服务效能为半径、党员先锋为支点”,构建“组织强基-服务赋能-网格联动”三维协同机制,全面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学院党委书记深入野外实习社区讲授专题党课,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学科实践场景,以“行走的党课”强化理想信念与专业使命的协同育人实效;将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纳入党支部统一管理,设立“党员先锋岗”,累计开展新生行李运送、毕业生帮扶等志愿行动20余次,覆盖200余人次,形成“需求响应-资源对接-暖心服务”的网格化服务链条;依托“本科生党建指导站”,建立全周期管理模式,连续21周发布安全卫生简报,动态监测宿舍卫生、安全隐患及班级学风状态,通过“数据监测-问题反馈-整改闭环”机制,实现问题整改率超95%,推动社区安全与学风建设双提升。
植入“叙事德育”理念,以“卡牌赋能、精准引导”为核心,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助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设立“卡牌时光”工作站,引进10种生涯发展工具卡牌,开展100余组个性化工作坊服务,解决学生焦虑、迷茫等问题,引导学生挖掘个人潜能,梳理职业路径,形成“问题诊断-工具介入-行动优化”的闭环干预模式。组建“叙事德育引领人”队伍,通过招募筛选、专项培训与综合评估,选拔11名引领人,以“生涯故事分享+卡牌引导”为核心,举办10余场跨院系活动,联动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服务80余名学生。
创新实施“科野求真”科学家精神培育计划,拓展社区育人边界至野外实习场景,深化地理学科实践育人内涵。通过“田野访谈-日志凝练-反思内化”多维度育人路径,组织学生在实习宿舍采访10余位野外实习教师。引导学生以《野外实习日志》和《地理学家摘述》为模板,撰写460份实习日志与地理学家摘述,深度剖析地理工作者野外考察的严谨态度与创新思维,在“理论奠基-实践验证-反思升华”循环中,提炼科学家精神品质,厚植“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家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