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坚持” 助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
湖北工程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带头下沉,坚持把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实践,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队伍入驻、引导学生参与、夯实条件保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有效打通了高校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学校按照“1+4+6+N”建设思路(1是“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4是三里、东区、西区、同大四个学生住宿区;6是学生事务工作室、党团先锋工作室、师生共话工作室、美育体育工作室、启智润心工作室、学习研讨工作室六类功能室;N是按照“一栋楼、一个学院社区、一个工作室、一名社区辅导员、一个学院品牌”的思路,精心擘画“一院一品”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布局。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在楼栋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建设、开展活动。),建成社区育人面积近1000平方米,9个辅导员工作室下沉社区,49个楼栋全覆盖成立“学生寝室自我管理委员会”,全面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功能。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筑学生党建前沿阵地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把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向的根本所在。湖北工程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始终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作风引领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社区构建起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是实施党建进学生社区制度。湖北工程学院着力推进党建进社区,构建“党委统筹——(功能型)党支部推进——党员示范——人人参与”的“4”级“网格化”工作架构、实施“思想引领、榜样引领、实践引领”“3”条“引领化”工作路径,开展社区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学生社区全覆盖。制定完善党员责任宿舍网格化管理、党支部帮扶、结对共建等工作体系,建设并发挥学生社区党建思政园地的特色平台作用,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深化“四史”宣传教育。湖北工程学院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党员干部和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在学生社区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理论宣讲进社区。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音乐党课、红色走读、展览展示、文艺汇演、宣传宣讲等活动。
三是推进思政课堂进宿舍。湖北工程学院师生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齐聚一桌。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向老师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老师耐心给出解答,鼓励同学们探索更多的发展方向。宿舍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深入宿舍与学生交流,让思政教育走入学生一线、融入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用言行示范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
二、坚持力量下沉,建设“三全育人”实践园地
学生在哪里,育人力量就要出现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湖北工程学院通过明确导向、出台文件、优化机制、完善考核等方式,持续推动领导力量、专业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5支力量下沉社区,聚集到学生身边。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24小时为学生“护航”,帮助学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优质队伍覆盖学生社区。湖北工程学院学校领导干部深入学生社区一线,了解学生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各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社区第一线,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院系党员教师在学生社区中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社区管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之中;思政教师队伍走进学生社区,依托思政教育平台,对社区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后勤人员进学生社区为学生社区提供服务保障。
二是积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以加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为切入点,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通过开展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创建“最美寝室”和“优良学风寝室”,积极引导学生营造健康文明的寝室环境、温暖和谐的寝室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开展“倾听心声,助力成长”社区读书节,在学生社区分类别分年级分专业为学生推荐图书资料,与图书馆、教学区等空间互补联动。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多功能于一体的“阅读角”空间成为学生学习打卡的必备场所。
三是建设社区辅导员工作室。“青心向党”“戎耀湖工”“‘孝’得更‘美’”“格物致知”“雅韵匠心”“职达列车”“筑梦砼行”“欢动体育”“春晖助梦”9个辅导员工作室下沉学生社区,以社区综合育人平台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党建领航、国防教育、孝德教育、学业指导、心理教育、美育体育、困难帮扶等各项育人工作,服务学生全面成长。
三、坚持启智润心,打造心理教育服务样板高地
为近距离倾听学生心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困,湖北工程学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制机制,深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内核,搭建贴近学生真实需求的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从以前的“你来办公室找我一下”,变成“我想去你宿舍‘拜访’一下”,在学生的“主场”,交流谈话也变得更加随性自然。
一是创新“一站式”心理教育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社区管理机制优势,统筹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设置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级学院心理辅导员——社区楼栋学生干部为骨干的社区心理辅导站。中心专职教师负责指导、统筹社区心理辅导站工作并主导教育咨询;心理辅导员包干负责相关楼栋的教育咨询工作;楼栋学生干部负责本楼栋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推广工作。社区心理辅导站依托社区驿站、谈心谈话室、党员活动室等平台资源,每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辅导员沙龙、辅导员成长工程等培训;开通“一键式”社区心理咨询预约通道,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在学生社区的“一站式”服务。
二是构建“一链式”心理危机发现干预机制。建强学生社区心理辅导站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三支队伍,每年开展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和危机预防培训,延伸工作战线,构建“宿舍心理信息员-学院辅导员-社区心理辅导站老师”网格化心理危机发现干预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明晰各主体工作职责。健全“收集——上报——处置——反馈——评价”学生社区心理危机发现干预的“一链式”工作机制,确保了相关信息及干预过程的准确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整合社区与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资源与力量,确保心理危机能够快速发现有效处置。
三是打造“浸润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特色活动。建立“五育融合”协同机制,在“五育”各环节中全程融入心理育人工作,围绕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和以劳健心,组织开展“向阳之花 妙笔绘心”曼陀罗绘画减压沙龙活动、心理运动会、“以美润心 做自己的花匠”善爱我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深入探索浸润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浓郁的心理育人氛围。通过开展各类“五育”特色活动,不仅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还引导学生走出寝室、走向户外,愉悦身心,加强社交,增强自信心、同理心和抗挫能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心理育人实践生态。
湖北工程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已初显成效,萌发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育人工作的新范式、新经验、新思路。未来,湖北工程学院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问计问需问效于学生,解忧解困解难为学生,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载体、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让思政教育做到有情、有景、有心,努力成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培养人才的园地、管理服务学生的基地,推动形成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