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学生社区里的书法课堂:笔墨传情 文化交融
近日,思来学生社区墨香四溢。来自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留学生们手持毛笔,在海外教育学院代芳芳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书法教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学校依托学生社区打造“文化育人新空间”的生动实践,也是国际化教育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的缩影。
学生社区中设有专门的美育空间。每张书桌配备书画用品,墙上陈列着医学生创作的书法作品,营造出“医文融合”的人文氛围。来自基础医学院的留学生阿卡塔回忆起初次接触书法的情景:“在汉语课上,老师说汉字里藏着‘中庸和谐'的智慧,当笔尖触碰到宣纸时,我仿佛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温度。”
据学生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美伶介绍,这里定期举办“书画社研学”“书画作品展”等,同时还将非遗文化体验与书法学习相结合。
书法学习不仅是技艺训练,更成为留学生理解中国的窗口。在“中国天眼”实践活动后,莱巴将参观感悟融入书法练习,用隶书写下“科技兴邦”四个字。她在教育部“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征文中写道:“当我用毛笔写下‘和'字时,更深刻地理解了老师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像笔画之间的呼应,需要彼此包容。”
社区还创新“书法+场景”育人模式:春节写春联、中秋题扇面等,留学生们在实践中感知传统节日内涵。
作为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贵州医科大学将书法教育纳入留学生培养体系,形成“语言学习-文化体验-价值认同”的育人链条。海外教育学院代芳芳表示:“书法是具象的文化符号,留学生在运笔过程中,既能提升汉语水平,又能领悟‘以和为贵’的中国智慧。”
当夕阳透过社区的玻璃窗洒在宣纸上,留学生们的书法作品在展示区依次排开。这些带着异域风情的笔触,不仅书写着汉字的优美,更勾勒出文明互鉴的美好图景。在贵州医科大学的学生社区里,书法正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让不同肤色的青年在墨香中感知中国,读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