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打造智慧育人新生态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以数字赋能为核心驱动力,在完善数字基础、集成学生数据、开发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起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平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智慧育人新生态,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一、数字“U班通”,开启智慧班级管理
学院秉持"互联网+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组建跨专业团队自主研发"U班通"班级管理系统。该系统深度嵌入"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体系,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升级,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数字支撑。
在思政教育领域,"U班通"系统创新性集成青年大学习、"四史"学习等专题模块,将思政教育从传统课堂延伸至社区生活场景。学生在宿舍区即可参与线上学习、完成知识测试,系统还通过智能推荐功能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形成"自主学习+数据驱动"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
在日常管理服务方面,"U班通"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学业预警、学生成长曲线、班级荣誉墙、学生信息管理、文件通知推送、失物招领、班级日常考勤、班级材料线上收集等核心功能。学生通过手机端即可实时接收重要通知、提交事务申请,系统自动生成个性化成长档案,实现"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真正实现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在学科竞赛管理上,"U班通"构建智能竞赛服务体系。通过"竞赛管理""竞赛分析"等功能模块,实现竞赛信息发布、报名管理、成绩分析的全流程数字化。系统已发布教育部竞赛白名单36项,助力学生学科竞赛参与率达到100%,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170余项、省级奖项800余项,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
心理健康服务同样实现数字化升级。"U班通"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学生可通过"AI心灵树洞"进行情绪评估、心理疏导,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预警;同时支持线上预约心理咨询,匹配专业教师提供一对一服务。目前系统月均处理心理预约30人次,构建起覆盖预防、干预、跟踪的全周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二、科技科普,营造社区创新氛围
为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多元化科普教育平台,在社区内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学院定期举办科普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学术带头人走进社区,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点领域,开展科普宣讲与学术交流。同时组织科普知识竞赛、科技作品展览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开展义务维修电脑、软件使用培训等便民服务,将科技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惠及社区师生。
在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中,学院联合多个科普基地及工作室,打造集展览、体验、游戏为一体的科普盛宴,吸引全校1000多名师生参与,让创新成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科技实践,点亮社区智慧之光
学院坚持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智慧云教,科技助黔""数字乡村,智趣逐梦"等特色实践品牌,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与专业能力。
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联合"种科数苗"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团队走进乡村,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科技普及,通过趣味实验、编程游戏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科技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针对老年群体和残障人士,学院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开展"数字适老""科技助残"活动,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学习网络购物,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为残障人士开发无障碍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科技服务,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近年来,学院累计开展特色实践活动160余场,服务时长超8456小时,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实践能力。
数字赋能为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带来无限活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数字化应用,挖掘数字技术在学生管理、服务与成长方面的潜力,搭建更优质的成长平台,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助力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