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贵州理工学院

345保障强根基 协同育人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5-04-28 11:42:40 沈洁

贵州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善学居”一站式学生社区坚持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党建引领、智慧赋能、资源共享、服务下沉”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校-院-企”协同、“党-团-学”联动、“教-研-管”融合的全方位保障体系。通过优化队伍配置、拓展物理空间、强化经费支持、完善运行机制,打造了一个集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生活服务、创新创业、文化浸润于一体的现代化学生社区,形成了既有专业特色,又可推广、可复制的“善学居”模式激活学生社区育人密码

三个协同:构建资源整合保障网

-院-企协同,夯实经费与资源保障学院积极争取学校专项支持,同时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学校主导、学院配套、企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设立“一站式”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学校每年投入2万元,并联合中南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智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学习实践工坊,近两年累计吸纳企业捐赠资金超5万元。企业工程师定期驻校指导,开设半导体相关课程,学生完成课程后签署实习协议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实现“教学-实训-就业”无缝衔接。

-团-学协同,配强管理与服务队伍构建“1+3+N”服务团队,确保社区管理专业化、服务精细化。1名驻楼分管领导入住社区,将学生社区建设与党建思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3类导师(学业导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学业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提供课程答疑、竞赛指导;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思政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及应急事务处理;心理导师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N名学生骨干(党员、干、勤工俭学:设立“党员先锋岗”“学风督察队”,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24年累计开展学生支部党组织生活活动8场,解决学生诉求80余项,学生满意度

IMG_9849.JPG

-研-管协同,优化运行与反馈机制建立周查寝”制度,统筹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确保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学期调研学生需求,调整空间功能,如众乐驿站改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空间”。活用线上管理平台充分利用QQ群、易班平台,实现报修、预约、咨询等一站式办理。


四个聚焦:打造硬核支撑体系

一是聚焦空间赋能,建设多功能物理载体。社区按照“学习、健身心理党团活动”五大功能分区,打造多元化、人性化空间。

IMG_9854.JPG

二是聚焦数字基建,提升智慧服务效能智能安防系统: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用电监测终端,2024年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利用“心理健康大数据监测平台”,每学期心理测评全覆盖,每月心理重点关注对象谈心谈话及时疏导,并将学生情况上传平台备案

IMG_9944.JPG

三是聚焦安全护航,筑牢社区防线.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担任楼长,辅导员担任楼长助理,每层楼任勤工俭学的学生为层长,定期开展消防演练、防诈宣传实现网格化管理

四是聚焦长效运维,确保可持续发展成立“社区管委会”设置社区建设意见箱”等,学生可提案改造方案,如2023年采纳的“夜间自习室延时至凌晨2点”提案广受好评。

IMG_9934.JPG

五融一体:创新条件保障机制

队伍融通:打破职能壁垒专业教师兼任社区“科创顾问”,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设计,形成育人合力。

经费融合:激发创新活力设立学生活动经费,学生可申请经费开展活动,如校运会、毕业晚会、迎新活动等

空间融汇:推动服务下沉辅导员入住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同办公,现场办理学籍证明、奖助学金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业务。

机制融贯:强化资助育人推行资助积分制”,获资助的学生需在社区完成志愿服务可兑换积分2024年累计完成志愿服务学生300余人次。

文化融润:培育红色工程师”。举办电工杯、身边的榜样、“研”途风景、学术讲堂等赛事活动,邀请行业领军人物考研成功校友分享经验,年均覆盖学生400人次。

建设成效与展望

2024年,作为贵州理工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社区资源保障达标率100%,学生满意度。社区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56项,四级过级率达50%以上:2024届就业率90%以上。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数字应用,打造贵州省知名的具有专业特色社区品牌。“善学居”一站式社区通过系统化保障、精准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哪里,育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责任编辑:蒋文韬
贵州理工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善学居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成效
贵州理工学院是以工学、理学、管理学等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