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思政”融媒矩阵,推动网络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24 20:12:19 孔庆淇 唐伦 童丽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代物流学院党总支坚持以“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为工作抓手,高度重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以数字化手段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问题,不断深化拓展载体、形式和空间,总结形成《网络思政在党建品牌化建设中的路径探索》案例入选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创建单位工作案例》,致力于做青年“听得懂、想看见、走得进”的思政教育,取得突出成效。

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网络思政的育人保障

学校推进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制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赋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持续加强机制保障建设,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切实提高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成立“数字赋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系统构建“学校—机关部门—二级院(系)—班(团)组织”融媒体网络育人矩阵(如图1),鼓励开展多元化网络文化活动,发挥主流价值引领作用。全力构建“精准网络思政”育人体系。

图片1.png

图1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融媒体网络育人矩阵(以现代物流学院为例)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网络思政的育人成效

学院党总支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建设目标,2021年成立声声网络思政工作室,聚焦探索新时代网络思政育人新模式,秉承“全过程育人、全方位影响、全效能传播”1个理念,“聚焦顶层设计、聚焦内容供给、聚焦创新实践、聚焦平台建设、聚焦队伍成长”5个方面深耕网络思政理论研究和内容创作,在共享思政资源、夯实阵地建设、培育品牌栏目、强化实践育人等方面树立“网络思政育人”新标杆,实现“培育有抓手、践行有载体、提升有效果”的良好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学院特色的“1+5”网络思政育人新路子,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图片2.jpg

图2 声声网络思政工作室

一是网络思政育人“强引领”:全国超900万人次共享

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邀请,与全国100所高校党务工作者分享“标杆院系”的培育创建实践成果,聚焦网络思政育人的“问题导向—创建举措—模式路径—亮点成效”展开深入交流,充分展示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学院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整合开发线上思政育人课程资源并上线学银MOOC,与合作企业共享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线上访问量超过930万次,互动超过16万次,广泛推广与分享课程思政资源。

二是网络思政育人“高品质”:作品被共青团中央收录 

深化“两微一号一空间”建设,主要创作理想信念教育网文、音频、视频、文创作品等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截至2024年12月,已发表网文500余篇,音视频150余个,总阅读(播放)量达300万次。作品被学习强国平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平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网》《南方日报》《中国教育在线》等报道20余次。2024年工作室成员参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广东共青团新媒体制作视频作品《百年瞬间》,播放量达到200万次,在广大师生中得到热烈反响。

图片3.jpg

图3 “两微一号一空间”平台

三是网络思政育人“广覆盖”:累计阅读量超100万次

邀请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企业名师名匠、优秀学生等优质资源进易班、抖音、微信等校园平台,将网络思政育人功能融入教书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党总支创新开展青苗成长论坛15场,引进20位校企专家将价值引领“基因式”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覆盖师生约3000人次。同步通过学校融媒体网络育人矩阵,联合各大网络媒体扩大覆盖面达百倍,总阅读(播放)量达100万次。

图片4.jpg

图4 工作室参加全媒体新星赋能计划

四是网络思政育人“近生活”:与广大青年有共鸣能共情

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校园网络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广大师生从校园生活中开展网络思政育人资源作品创作。推出作品主要有职教学生读党报、讲团课、朋辈分享、公益宣传等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其中《当代大学生幸福感UP指南》等2项作品在广东省心理健康月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注重日常规范 共筑保密防线》在广东省高校保密法普法宣传作品征集中荣获一等奖。其余作品在各类网络媒体作品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

图片5.jpg

图5 工作室成果作品截图(节选)

五是网络思政育人“重实践”:获省国级荣誉近30项

与省内3乡村达成共建协议,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师生在田野间开展直播卖货、宣传视频拍摄、产品照拍摄等活动,产出短片15部,吸引10000多人次进入直播间,为农户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多彩连南,乡约寨岗》被中国共青团杂志等平台转载宣传,《绘梦》获广东省高校网络文化展示节一等奖、“挑战杯”红色专项全国一等奖。其余作品获全国优秀团队立项1次,广东省“挑战杯”绿美广东特等奖1项,连续4年获得广东省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4人次获广东省优秀社会实践个人称号,建成社会实践基地6个。 

图片6.jpg

图6 师生实地直播助农实践


责任编辑:韦智林
通过构建“大思政”融媒矩阵,创新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结合数字化手段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