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站式社区活动集锦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时至惊蛰,一声隆隆的春雷之下,万物充满生机。
从自然到人文,二十四节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中国传统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节庆寓意也保存至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美学,逐渐在现代美育中发挥作用。
惊蛰春雷动,好书伴新生。我们顺着节气美学的藤蔓,整理了这份美育书单,带你走进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天。
惊蛰,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动物冬眠藏于土中,不吃不喝,称为“蛰”。“惊蛰”就是雷声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我国古人将惊蛰节气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进入仲春,桃花红,春意浓;过五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场景重现眼前;再过五日,鹰隼开始隐匿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则开始鸣叫求偶。
春光无限好,一切孕育着新的希望。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桃花流水之间,明黄的棣棠花和热烈的蔷薇花也相继开放。
时节变迁,文明的活水不断。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从历史中汲取美的灵感,创作了无数佳作。愿你能够在这些文字中,领略不同时空的风景与风情。
春色动人,古人对春日自然也有着高度的审美追求。“绢本设色的《游春图》描绘了人们在桃杏争艳时节游玩的情景。”远古彩绘陶器展现先民的审美趣味,春秋战国漆器纹饰隐藏美学信息,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记录古人的生活和生死观……作者研究古今艺术,讨论不同流派与思潮,关注画家和作品,描述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此外,书中精选的200多幅经典作品高清图,勾勒出中国绘画史的脉络,带你看中国长久的艺术传承。
这幅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山水画中,青山白云,花团锦簇,水波游船,加以人物、佛寺点缀,让我们感受到春色山水的美好。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一杯春酒,从陶渊明的诗句中,看古人的世界观和生死观。当下,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成了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课题。这本“文化人生哲学”之书,是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感悟之作。“如果没有文化……岁月成为不能承受之空洞、重复、折磨、漫漫长夜。”
全书十二章,讨论生与死、天与地、美德、修身等主题,探讨中国文化内涵。书中充满思考,情感真挚,表达对生命和文化的热爱。在阅读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将学习古人智慧,找到生活的方向。
《周礼》记载:“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古代人顺应天时,在惊蛰日蒙鼓皮,以达事半功倍。广东一带,有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通过拜祭纸制白虎并喂以肥猪血和生猪肉来防止其开口伤人。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还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驱赶蛇虫鼠蚁及霉味,后续演变成“打小人”的习惯,以驱赶不顺心和霉运。此外,民间有惊蛰吃梨的风俗,寓意远离疾病,同时润肺止咳,应对乍暖还寒的气候变化。
这些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美育也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态度。让我们跟着书中的指引,一起在生活中行动起来吧。
这是一部讲述主人公在时代变迁中超越苦难的长篇小说。书中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末四川北部的一个村庄,少年凌云青的父亲去世后,年幼的他面对寒冷、饥饿、邻里的欺辱。尽管如此,他心中怀有读书的梦想。“凌云青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像是和从前的自己,做一次郑重的告别。”十年抗争,不断向前。
书中融入川北方言,展现个体顽强的生命力,也刻画乡村生活的众生相。我们仿佛听到历史深处传来的春雷,见证一个时代的觉醒与新生。
惊蛰节气,天气已开始转暖,随着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复苏,不妨来读一读这本昆虫学书籍,了解这些大自然的小生命。你以为蜜蜂只吃花蜜和花粉吗?其实,美洲的无刺蜜蜂会吸煤油,并为资源与同类争斗。杂食的胡蜂不仅吃小虫、果实和树液,还会偷吃牛肉和猪肉。由生物学家陶秉珍倾心撰写,为你讲述蜜蜂、蝴蝶、萤火虫等十四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与成长故事,可以作为昆虫学入门书籍。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对人类有重大影响,具有奇妙的才能,而且他们的社会组织又有高出人类之处。”透过这些小生命的眼睛,我们重新认识大自然,感受昆虫世界的生命意义。
唐代诗人元稹曾写道:“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惊蛰天气转暖,但气温不稳定,气候干燥易致口干肺燥,早晚较冷时需适当“捂好”,吃些润肺的食物如梨、银耳、大枣等。此时人体阳气上升,做运动、听音乐、唱歌,愉悦一下内心,也是不错的选择。
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在发现节气之美的同时,理解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助于我们实现更高的自我认同。一起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保持平和的健康心理,将快乐与爱一同传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少人因生活压力感到焦虑。在我们心中,住着一只焦虑怪兽。它总是急切地想要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却常常因为过度紧张而帮了倒忙。这本书将教你如何与这只怪兽成为挚友,揭示其中的秘密法门。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调,配以生动插图,带你重新认识这只怪兽,并教会你怎样与它握手言和。
如何跳出惯性思维?怎样与焦虑怪兽对话?怎样训练它不再大惊小怪?当焦虑怪兽发怒时,该做些什么?又不该做些什么?阅读这本幽默的书,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你将学会拥抱这只怪兽,把它从阻碍变成动力。
春天正是敏感情绪高发的季节,如果你正被消极情绪所困扰,不妨来看看这本可爱的治愈漫画。在《关怀自己》这一小节,作者介绍了各种小妙招,如冥想,锻炼身体,泡“森林浴”等,帮助我们解救自己。你曾忽视自己的感受吗?你曾在讨好他人与厌恶自己间挣扎吗?Ins新锐漫画艺术家焦虑线条(Worry Lines)超人气心理自助漫画特辑,B站百万粉动漫UP主出格字幕组翻译,帮我们自我疗愈。书分为《自己》和《帮助》两册。它讲述了“我”如何踏上心理自助之旅。
春分,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欧阳修在《踏莎行·雨霁风光》中写道:“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春分节气,一派好风光。
从自然到人文,二十四节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中国传统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节庆寓意也保存至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美学,逐渐在现代美育中发挥作用。
春分,也称“升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日,昼夜长短均分,恰是春季过半时,故称为“春分”。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时节,燕子从南方飞来;过五日,天空雷声阵阵;再过五日,下雨时还伴有闪电。
自古以来,人们便将花作为节气的信使。春分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海棠花在宋代时被视为“百花之尊”,梨花素洁,暗香浮动,而木兰傲立枝头,令人心生敬仰,常喻高洁的灵魂。
春色正好,溪边风物令人心向往之。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从历史中汲取美的灵感,创作了无数佳作。愿你能够在这些文字中,领略不同时空的风景与风情。
春天是读诗的日子,这本《中国诗学之路》,带你于历史中见美学意义。著名古典文学研究者蒋寅的自选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心态史角度考察诗学问题,第二部分以唐诗为对象做诗歌创作研究,第三部分从古典诗歌理论切入得出的诗史研究成果,第四部分集中于清代诗史的研究。作者从历史、美学、文化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将千年诗思引向现代性长河。
“景中有情,如‘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情景交融作为古典诗歌的一个美学特征,在春景诗词中亦有体现。细细品读,看中国诗学走向现代化。
春天是写生的好时候,一起欣赏画中美学的生命力。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吴冠中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收入作品四十余篇,配以画作二十余幅。作者以画眼观世,既写人间烟火,亦论东西古今。其文如画,既有“风筝不断线”的乡愁牵系,又有胸襟气度。读其文,观其画,如与智者对谈,既得审美之趣,更悟人生。
“无心插柳柳成荫,倒是符合艺术诞生的规律,柳插入了宜于生根的水土中,人们珍视水土!”谈到中国画的创新,作者如此写道。谈美丑,说创新,字里行间叩击你的心灵。
春分节气,人们有立蛋、踏青、放风筝等传统习俗。每年这一天,许多人会尝试有趣的“竖蛋”试验。此外正值盛春,人们踏青出行。古代,在春分还有簪花喝酒、放“纸鸢”的习俗,男女老少,怡然自得。
春分吃野菜这一食俗,也延续至今。昔日,岭南四邑也有“春分吃春菜”之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所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这些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美育也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态度。让我们跟着书中的指引,一起在生活中行动起来吧。
这个故事,关于生命,也关于人生。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作品,是作者经历生死考验之后的第一部作品,以青年敬太郎求职为引,旁观须永与千代子的恋爱烦恼,写尽知识分子的困顿彷徨。作者首次尝试将诸多短篇连缀成一部长篇小说,从社会批判转向人性探寻。
“磨得铮亮的电车轨道像一条长长的光带,无声息地在地面上笔直伸延开去,又增添几分沉静。但是,我并不是想散步才出来的,只是由于醒得过早,随意出来走走,打算通过运动掩埋掉这生命中增生出来的片段。”在这个故事里,一起思考我们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生活小事,也有诗意时刻。这名豆瓣读者喜爱的小品文作家,总能在平凡处见真趣。一桌一凳、土地爷像,都是他笔下的风景;与父母聊生死,和快递员话家常,猫咪嬉戏、儿时顽皮,火车声里、晨光中,处处藏着生活的诗意。他的文章既有市井烟火,又带几分禅意,让生活多了几分趣味。
“远处的蚕豆花在风中摇晃,天上云飘过来,在地里投下了一片阴影,云飘走了,每一片叶子都绿得闪光。”这些细微的瞬间,常被我们忽略,却是生活中最动人的闪光点。无论日子如何,美好总在身边。
春分,承载着和谐、协调与平衡的深意,指引人们顺应自然,追寻内心的宁静,感悟生命的律动。春分饮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于身心健康。
这个时候,也正是亲近自然的好时机。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能给人以力量。不妨去看一看不同地区的春景,在旅行中感受春日的美好,在生活中拥有一颗平和的心。
有人说,阿勒泰的春天是生命的春天。“冰雪消融、草木岑蔚、枝头春风浓,共同带来似潮涌般的春信。”这本书是黑马作者戚舟的四季故事集。从春到冬,写尽北疆风物,唱响生命赞歌。阿勒泰的列车追着落日,风雪中的树等待春天。四季的变换,体现自然和生命的力量。这部随笔集告诉我们,人生无论平凡或灿烂,都该在岁月里尽情盛放。
“春天总是这样,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让人在寒冷和绝望中重新燃起希望。” 阿勒泰四季更迭的壮美山河,助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你是否有过情绪化进食的经历?你是否有身材焦虑和容貌焦虑?你是否害怕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作者曾深陷生活的泥潭,然而,罗森医生承诺五年内改变她的人生。加入了心理小组后,大家一起倾诉秘密、发泄情绪、表达愤怒,甚至与小组成员争吵又和解。渐渐地,作者戒掉了暴食,爱上跑步,人际关系变得轻松,工作充满干劲,也遇到了值得爱的人。
“慢慢地,我改掉了一直以来的习惯,凡事不再一个人苦苦支撑,做事也不再任由潜意识驱动。当感情受挫时,我会同小组分享心碎和悲伤,从大家那里得到安慰、陪伴和关怀。”作者不仅治愈了自己,也学会了治愈他人,带给我们温暖的力量。
为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搭建经验交流平台,2025年3月21日上午,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弘商楼703会议室举行第二期辅导员主题沙龙。学院党委书记罗松华,党委委员、副院长罗向东出席座谈。
活动伊始,辅导员积极发言,以“共谋发展 共话成长”为主题,结合自身工作,深入探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服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建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针对相关问题给予及时回应。
罗松华书记做总结点评。他强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关乎学院发展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年来,学院以“双高”建设为抓手,打造育人品牌,深化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水平不断攀升。学生处要将辅导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各职能部门尽快研究、逐步解决。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深化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提升工作能力和素养,让专兼职辅导员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劲的力量。
党委委员、副院长罗向东同志进行了工作部署,要求各职能部门对存在的发展难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抓好落实,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服务质量。
全体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代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2025年3月21日,学院组织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辅导员代表、预征班学生代表共计113人,参加“光影筑梦,励志前行”资助育人观影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观影形式激励学生坚定信念、勇敢追梦。
学生在英雄学子广场集合拍摄集体合照后,乘车前往影城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影片中哪吒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场学生,观影过程中系部老师用相机记录下同学们的专注与感动。
观影结束后,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撰写了心得体会,表达了对影片的感悟和对未来的信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学院将继续探索资助育人新形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春分雨脚落声微,纸鸢扶摇上青霄。值此昼夜均分、万物生长的美好时节,图书馆特别策划的"昼夜均分·风筝逐梦"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圆满举行。五十余位师生以纸鸢为媒,在扎、糊、绘、放四艺实践中触摸文化脉搏,奏响春日华章。
活动伊始,图书馆老师以春分节气常识为引,将千年传承的风筝技艺娓娓道来。一木文学社的同学们应声而起,用清越的嗓音演绎《钱塘湖春行》的婉转、《村居》的欢畅。古韵悠扬中,竹篾轻颤,彩绸漫卷,师生们手执绢帛素筝,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匠心对话。
创作区里,素手调丹青的场景宛如《天工开物》的生动再现。当竹骨轻响着嵌入绢面,二十四节气的纹样在春阳下流光溢彩,每只风筝都成为传统文化的立体注脚。
承载着同学巧思的纸鸢次第腾空。青鸾振翅欲追云鹤,锦鲤摆尾戏弄春风,传统沙燕与卡通形象在碧空中共舞。这些飞舞的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同学们协作放飞的场景,正是文化传承最美的姿态。
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风筝四艺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在寓教于乐中深化了师生对节气文化的理解。未来,图书馆将继续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打造更多“可触摸的文化课堂”,让传统智慧在现代校园绽放异彩,为文化自信筑牢青春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