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康大论坛”第五讲|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侗族大歌展现独特魅力

来源: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8-31 16:15:54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校开展“康大论坛”讲座活动,以此陶冶师生情操,涵养师生美感。5月9日,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侗族大歌赏析——“康大论坛”第五讲在学术报告厅开讲。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静,党委副书记毛越华,党委委员、副院长杨虹,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陈咏利等出席活动。


第五讲由黎平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石毅带领的黎平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习所侗族大歌、刺绣、芦笙传承人杨玲、侯正芳、吴国美、吴丽萍、滚春师讲授。


图片

讲座现场

传承人们介绍了侗族建筑、侗族服饰、侗族民俗节日、侗族三宝,讲述了侗族大歌从起源到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走向世界的闪耀历程,带领现场师生感受侗族文化魅力,领略侗族大歌风采。讲座现场,传承人们演唱了《珠郎娘美》《十二月劳动歌》《蝉之歌》《丢歌不唱真可惜》等曲目,随着歌声响起,现场沸腾,气氛多次被推至高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承人进行侗族大歌表演


讲座现场,学生兴致高昂,师生积极地与传承人做互动交流,登上舞台载歌载舞。我校学生合唱团还演唱了著名作曲家刘晓耕老师的混声合唱作品云南民歌《撒哩啰》片段。



图片

校领导、师生与传承人现场互动


图片

我校学生合唱团表演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主要流行于黎平县南部和江县北部及周边地区。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极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同时也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组织形式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侗族大歌已唱出国门,歌声惊动世界乐坛,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2005年已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成为中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候选项目”。



图片

图片

传承人与师生交流答疑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文图 | 赵心怡 张雨兰

美编 | 秦彪 邰寅林 

编辑 | 赵心怡

一审 | 刘京津

二审 | 陈咏利

三审 | 毛越华


责任编辑:罗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康大论坛”第五讲|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侗族大歌展现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