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发展巡礼】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强师兴校筑根基,聚力育才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4-23 09:37:00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全力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喜迎建校85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为全面展示学校过去五年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砥砺奋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成就。校党委宣传部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发展巡礼】系列专题报道,通过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一份份成绩单,回顾总结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成果,奋楫扬帆启新程、凝心聚力谋新篇。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深化激励与考核并重的分配制度改革,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事人才工作保证。


一、涵养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五年来,学校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将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多维度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营造了静心教书、倾心育人、潜心治学的良好氛围。

我校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主题宣讲会



(一)科学谋划、高位部署,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

成立中共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委员会教师工作委员会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基层党委(党总支)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筑牢红线、守牢底线,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始终坚持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个人成长发展全过程。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常态化开展师德警示教育。严把人才引进、评聘考核、推优评先和表彰奖励的政治关、师德关,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2020年以来,因师德失范受到处理的有8人,其中1人被开除,1人被解聘,1人降低岗位等级。

(三)创新形式、突出特色,丰富师德师风内涵教育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积极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师德师风活动月”“从教30年”“每月一师”等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学校涌现出“模范教师”、“师德标兵”、“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一批先进典型,其中全国最美辅导员1人,自治区模范教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可喜成效。


校党委书记曹迎为自治区模范教师送上鲜花




二、聚焦人才引育,提升发展动能

人才决定发展。五年来,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加大引育力度,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力量、培育新动能。


学校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一)坚持党管人才“绘蓝图”,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领导为组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每年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贯彻落实《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

(二)强化外引内培“双驱动”,多措并举引育人才

一是人才引育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升级,为学校人才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0年起先后出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修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补充规定》,每年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滚动式享受协议薪资,五年来引进33名高层次人才,“留人”工作成效明显。新引进的丁文波博士在202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获得资助经费31万元。


    学校出台的文件



二是凝聚全校之力,全力推进引才工作。制定《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奖惩办法(试行)》,奖励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发动全校力量进行引才工作。

三是大力拓展引才渠道,多维度延伸引才触角。制定《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聘任与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港澳台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预引进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多措并举,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四是全面推进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铸就高校人才成长的坚实基石。大力实施师资队伍学历进修计划,贯彻落实《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办法》,五年来,学校共选派教师赴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进修访学23人、送培124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4名教师列入“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3名教师选派为“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6名教师列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9年,我校教职工仅有997人,教授(正高职称)55人,博士研究生3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4人。截止2024年10月,我校教职工为1194人,其中教授(正高职称)81人,博士研究生8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97人,教职工数量和学历、职称结构不断优化。2020—2023年连续四年获全区高校人才工作年度考核良好等级。


三、优化人事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人事工作,民生为本。五年来,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人事处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始终将解决教职工的民生大事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有效激励的分配机制,不断为广大教职工提待遇、谋福祉。

(一)规范聘期管理,突出实绩贡献导向

出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第二次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办法》,积极开展第二轮岗位聘任工作。2023年12月,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社厅审批,完成387人岗位变动业务上报工作。学校岗位管理趋于优化,为下一轮岗位聘任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化绩效改革,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2020年以来,3次修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二级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绩效工资的分配,更多向一线教师、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工倾斜。五年来,教职工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付出者有收获,努力者有盼头,充分激发了人才队伍内生动力、活力。


四、坚定改革创新,推动跨越发展

未来五年,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将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突出“精准引才、导向育才、科学用才”的工作方向,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打造领军人才集聚高地,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引才构筑领军人才集聚高地

优化人才布局,围绕中国边疆学等重点学科以及教育、体育、农业等硕点立项建设学科的需求,结合师资队伍现状,充分论证、科学制定2025--2029年人才引进五年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构筑领军人才集聚高地,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重点学科、硕点立项建设学科高质量发展。

(二)导向育才打造学科人才雁阵格局

建立人才精准培育机制,重点加强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梯队培育。实施高水平团队培养建设系列工程,发挥领军人才的“领头雁”作用,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为目标,围绕重大项目,谋划培育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创新团队,打造学科人才雁阵格局。

(三)科学用才持续激发人才澎湃动力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优化完善教师多元分类评价体系,落实绩效分配向优秀重点人才倾斜政策,健全完善优秀人才的激励与考核评价体系。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基于总量控制、学院自主的绩效分配制度,构建科学合理、能上能下的岗位管理体系,探索实践职称聘用赋能发展、聘期考核保障发展、绩效工资激励发展的“三位一体”人事人才工作模式,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不断增强人才归属感、获得感,激发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五年的不懈奋斗,换来了人事人才工作的春华秋实。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以汇聚人才和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为重点,通过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书写更高质量发展篇章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巫山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