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激发审美情感——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团队开展抒情性作品教学送教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16 08:51:29 黄艳芳 吴捷

为充分发挥高校专家、博士在教育援边帮扶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乡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6月7日-9日,我校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送教团队来到龙州县逐卜乡中心小学、龙州县下冻镇中心小学和凭祥市上石镇中心小学开展送教活动。

本次送教活动聚焦抒情性作品教学,以“找准切入点 激发审美情感”为主题,充分利用高校小学语文教学法团队在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的专长,以新课标理念和教改前沿为指导,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评课交流”的形式,引领乡镇小学语文教师认识抒情性作品特点,学习文本解读的方法,掌握文本朗读的技巧,助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在示范课环节,学院教师金丹丹博士带来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她抓住本诗的抒情性特征,引导学生先通过自由读的方式初步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再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诗歌大意、体悟诗人感情,进而能够熟读成诵。在凭祥专场的示范课上,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凭祥市上石镇中心小学的红色校园文化设计导入,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专题讲座环节,学院教师黄群娇副教授主讲《以声悟情,以声传情——例谈抒情性作品朗读教学》。她深入解读新课标中对于“朗读”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经典诗歌作品的音乐美特点、抒情效果和怡情功能,阐释了为何以诗歌为代表的抒情性作品更适合朗读。她还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介绍了抒情性作品的教学要领和实施策略。

学院教师戴红稳教授介绍了文本解读策略:第一,抓文本层次(言、象、意);第二,抓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第三,抓读者接受(填补未定与空白)。她还结合具体的诗歌和状物散文,例谈如何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她表示,教师的阅读素养是在阅读中养成的,只有通过多读书多学习,才能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本次送教活动从一线乡镇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培训主题、设计培训内容,真正做到了按需送教,活动获得参训教师们的广泛好评。


金丹丹博士上示范课《七律•长征》

黄群娇副教授讲授《以声悟情,以声传情——例谈抒情性作品朗读教学》

戴红稳教授讲授《找准切入点 激发审美情感——抒情性作品的解读策略》

活动合影


责任编辑:陆秋宇
为充分发挥高校专家、博士在教育援边帮扶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乡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