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籽籽同心”非遗讲堂,青力青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5-05-27 22:04:07 姜敏 潘华莹

近年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民族区域特色,着力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籽籽同心”非遗讲堂,以非遗为媒,组织青年师生开展党建联建、文化薪传、科创赋能等实践行动,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八桂大地愈开愈艳。

1.我校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优秀非遗教学成果展中精彩亮相.jpg

我校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优秀非遗教学成果展中精彩亮相

实施党建联建“红擎”行动汇聚非遗传承“青”合力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非遗传承,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国家级、自治区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壮族织锦技艺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开展结对共建,完善“工作室联动、党支部驻点、党员蹲点”的联建机制,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共同打造“籽籽同心”非遗讲堂,充分调动党员非遗传承人以及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党组织力量,持续推出“侗见非遗”“锦绣未来”等“铸牢”主题系列精品党课,邀请支部书记、党员传承人带头宣讲八桂非遗匠人“美丽乡村,富美山河”的团结奋斗故事,引领各族青年学生不断增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汇聚非遗传承“青”合力,为非遗活态化保护传承凝聚共识、夯实思想根基。

3.“一站式”学生社区石榴籽文创集市.jpg

“一站式”学生社区石榴籽文创集市

实施文化薪传“青锋”行动搭建非遗传承“青”平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党团联动校地协同,构建党员非遗传承人+党员专业教师+青锋(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官非遗文化结对传承梯队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守护一眼千年的文化瑰宝,共育一生坚守的非遗工匠”,“一站式”学生社区,定期组织代表性传承人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青年学生开展“榫卯搭侗筑”“丹青绘侗情”“经纬织壮乡”等非遗体验活动,将非遗文化有机融入学生社区生活结合广西三月三”民族节庆活动,与学校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组团式帮扶学校结对,校地联动开展“我为非遗作代言”等抖音直播文旅推介活动,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潮阅非遗典籍、潮玩非遗技艺、潮味非遗美食、潮韵非遗歌舞、潮解非遗密码等五大板块互动活动,线上线下串联广西非遗特色资源,校内校外链接“行走八桂 品鉴非遗”实践云游图景,吸引青年学生走近非遗、热爱非遗,感受非遗,构建潮味”十足的各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青”平台让青年学生在非遗体验中感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情感根植滋养“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民族团结参天大树。

2.“籽籽同心”非遗讲堂邀请国家级壮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村灵老师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锦绣未来”推广体验活动.jpg

“籽籽同心”非遗讲堂邀请国家级壮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村灵老师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锦绣未来”推广体验活动

实施科创赋能蓝桥”行动展现非遗传承“青”作为。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非遗讲堂,延伸实践育人空间阵地,组建由党员技术骨干、党员非遗传承人等构成的科研团队,共同开发“非遗文化基因图谱”,共建壮族织锦、侗族木构等非遗技艺数字化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收集、整理“掌墨师”“织锦人”等代际传递谱系,将其学艺过程、成长经历、创新成果进行数字化留存保护,以科技“蓝桥”推动非遗技艺贯通古今、古为今用。学校党员师生组成非遗传承实践团、专家服务队,专注遗之美融入生活的应用研发,吸纳壮锦纹样、墨师文标注等遗文化DNA灵感,设计制作乡愁书签、情怀背包、炫彩香囊等民族特色文创产品,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常态化举办“红石榴”校园文创集市,引领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文化认同和非遗传承意识内嵌于心,不断拓展非遗传承“润物无声”的生活惯常,为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贡献交院力量。2024年,学校《古木新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与创新》项目作为广西唯一代表受邀赴京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暨职业教育优秀非遗教学成果展。1个学生社团入选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生社团”

4.“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潮起三月三 相约在交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活动.jpg

“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潮起三月三 相约在交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活动

5.“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共品民族味  共忆家乡情”非遗美食体验活动.jpg

“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共品民族味  共忆家乡情”非遗美食体验活动



责任编辑:黄春莉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民族区域特色,着力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籽籽同心”非遗讲堂
润心:育人之首,在于润心启迪。立德: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赋能:育人之功,在于操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