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开展社区“寻根中华文化·青春对话传统”主题研习活动
3月13日上午,由交通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主办的“寻根中华文化·青春对话传统”主题研习活动在16栋学生一站式社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拉开帷幕,来自2024级智能交通技术班级的20余名同学在此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通过“观、习、悟、传”四维模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芯”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主题研习.jpg
文化场域焕新:打造沉浸式学习矩阵
踏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标识牌,稳稳矗立在入口处。标识牌的字体采用鎏金工艺镌刻,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上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深切寄语:“要锤炼品德修为,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字里行间,满是对青年成长的关怀与期待。
标识牌下方,详细介绍了文化园的两大核心篇章。党的光辉历史篇,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说明,生动再现建党百年来的波澜壮阔征程,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则精心挑选《礼记·大学》等经典文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为大家打造出一处兼具党史教育与传统文脉传承功能的精神殿堂,开启沉浸式学习新体验。
专业赋能式研习:青春视角解码传统智慧
在“文化圆桌派”环节,同学们结合专业学习、实践体验畅谈感悟,气氛热烈。石扬圣同学说道:“我们未来要是有机会接触到智能驾驶的工作,就要考虑到效率问题,更注重‘德’的导向,这恰与‘明德’思想相通。”莫型宇同学表示:“立德”模块的‘知止而后有定',就像智能交通系统设定目标路径,修身立德也要先明确方向。
文化传承长效机制:构建"中华传统文化"育人工程
在“党史宣传栏”前,李明杰同学感慨:“从建党百年的壮阔历程,到《大学》的修身之道,我们青年既要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传统文化智慧,也是新时代的‘文化路标’,要像交通系统引导车流那样,把传统文化智慧传递给更多人。”
本次研习活动创新采用“沉浸式阅读体验+场景化研讨实践”模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生根发芽、焕发新生。未来,交通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学生社区“文化育人”工程建设,推动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通过数字赋能、创意转化等多元路径,激扬文化创新活力,在青年群体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让古老文明在科技赋能下绽放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