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庆三月三,大师教我做绣球——广西建院学生社区知行工作室开展“共话民传”微课堂
为铸牢建院学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月9日,知行工作室开展了“共话民传”微课堂,该活动以“携手共庆三月三,大师教我做绣球”为主题,邀请了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技术能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工匠”“广西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的非遗传承人王秀芬老师主讲,活动共吸引了120名学生参加。
活动伊始,王秀芬老师先用“印象中的绣球”这个问题带动了全场。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讲述了绣球在自己家乡有着“男女定情”“丰收吉祥”“多子多福”等最初印象。王老师对这些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壮族绣球文化发展史。从《封神演义》中邓婵玉抛一个重达500斤的绣球,到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刘三姐》,绣球首次以影视方式被世人关注……王秀芬老师对绣球制作技艺及发展史的讲授深入浅出、内容详实,通过引经据典,让台下的师生听得津津有味,在中国古典文化以及民俗传统中回顾了绣球的产生与发展。
在后续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对王秀芬老师与绣球的“不解之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王老师分享了自己从“码农”到“仓库管理员”,再到“非遗传承人”,最后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人生经历,并且鼓励学生一定要相信自己,不惧怕改变,要懂得坚持和坚守的意义。同学们被王老师的成长经历所打动,纷纷回以热烈的掌声。
活动的最后,王秀芬老师还来到了知行工作室的活动场地之一——非遗工作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绣球制作的互动教学。在王老师的鼓励和手把手的教学下,一颗颗手工绣球从同学们的手中制作了出来。这种亲身体验让同学们对绣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于非遗传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此次非遗活动进校园,不仅让更多的学生走进非遗文化,走近非遗传承人,还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弘扬者和传播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王秀芬老师正在做分享
讲座现场
王秀芬老师手把手教学
手工环节合影留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