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桂林理工大学 “一站式”学生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28 11:41:41

桂林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坚持“相伴·成长”为战略发展导向,实施开展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根据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桂工特色、体现“三全育人”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新时代“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不断提升育人质量,经过为期一年的建设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于2021年11月入选首批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以雁山校区“明园”“嘉园”宿舍区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主要载体,“明园”宿舍区采用“集中式”建设模式,注重学生社区功能“以面带片”;“嘉园”宿舍区采用“分散式”建设模式,注重学生社区功能“以点带面”,着力打造“一核多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标杆,严格落实“一线规则”,将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将学生社区打造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创造高校版“枫桥经验”。

“明园”“嘉园”一站式学生社区现建有综合服务大厅、党团活动室、思政讲堂、心理驿站、学业发展中心、多功能自习室、辅导员办公室、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水吧、书吧、共享厨房等多个阵地,服务范围辐射24栋学生宿舍楼栋,共14000余名学生。

图片1.png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持续增强学生社区政治建设

1.健全多维度理论学习机制。依托“新时代讲习所”“理论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引领学生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加强政治坚定性和自觉性,定期举办宣传理论宣讲会、形势政策报告会、梦想公开课等活动。建好广西高校新时代青年发展研究中心,构建“红色书角”学习机制,开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宣讲会、报告会和辅导会,探索入党(团)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培训机制进社区,多渠道、多阵地、多形式推进理论思想进社区、进寝室、进头脑。自2021年11月以来,共累计举办理论学习活动30余场。

2.构筑网格化党建管理模式。学校党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有关事宜,出台《桂林理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总体方案》,建立健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校、院协同的社区党员管理机制,构建分园区、分楼栋的组织分工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搭建“校、院、班、舍”的四级管理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推进学生社区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出台印发《桂林理工大学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的通知》等,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社区一线联系学生制度,建立社区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自2021年11月以来,各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参与1次联系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活动,共累计参与30余次。

3.锤炼精品化党建品牌和基地。充分发挥好全国、全区高校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和示范党建品牌,维护好“全国样板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等党建基地,增强党建品牌和基地的号召力、影响力和示范性。实施主题化党员之家建设工程,建成“大地之子”“桂工精神”“奋斗青春最美丽”等特色鲜明、学科性强的主题党员之家。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青年讲师团”“优秀大学生报告团”,在学生社区“浸入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朋辈榜样宣讲等思想引领特色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和党员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自2021年11月以来,共累计开展思想引领特色品牌活动40余场。

4.打造引领性党建育人生态。出台《桂林理工大学“百名党员”结对“百个团支部”工作方案》,开展“百名党员”结对“百个团支部”工作,通过结对共建的形式,搭建党员与基层团支部、党员与团员之间沟通联系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团支部建设和党团育人实效。建立“支部1+1”帮扶工程,由各学院社区党支部与社区学生团支部结对共建,针对新生适应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求,开展点对点帮扶工作,全面加强结对联系实效性。积极推动思政工作队伍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在社区深度融合,构建“微课堂”“微党课”“微讲座”等进社区机制,以案例式、情景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

(二)队伍入驻:铸造专业化全员育人力量

1.配齐建强全员育人队伍。深化8支导师队伍联系进驻社区机制,选聘离退休导师(关工委老同志和老教授、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校外导师(校企、校政合作单位知名人士)、校友导师(知名校友)担任学生社区导师,选聘学校骨干教师担任班级班主任或社区学业导师,选聘优秀学生骨干担任学生社区学长组。目前,入住一站式学生社区辅导员30人(专职辅导员15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15人)、离退休导师15人、校外导师15人、校友导师30人、班主任(学业导师)645人、学长组645人,建立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社区导师、学长组选拔表彰机制,明确各育人队伍在学生社区的角色定位。

2.深化培养驻社区专兼职人员。健全校院两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带头担任学生社区“园区长”“楼栋长”,明确辅导员、后勤服务人员、宿舍管理人员等队伍工作职责和范畴,设置辅导员学生社区办公场所,做到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做到全员覆盖,全时保障,同时选聘党团干部、思政课青年教师和优秀研究生担任学生社区兼职辅导员。学校领导通过“校长有约”“书记午餐会”“我与领导面对面”等活动,定期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实际问题。自2021年11月以来,学校领导共累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30余次,平均每月2-3次,学院领导共累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60次,平均每月3-4次。

3.加强引进卓越教育资源。依托“明园”“嘉园”学生社区功能性场地平台,在学生社区设置心理咨询室、罗盘领航职业生涯工作坊、学业发展中心、思政讲堂等阵地,常态化引入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科研指导、思政教育等专业力量,以社区学业导师为主要抓手,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项目实践、生涯规划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结合重大事件节点或节日,邀请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五老”等先进群体进入社区开展教育,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五老精神”进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帮扶学生达3200余人次,累计开展各类活动80余场。

(三)学生参与:充分发挥社区学生主体作用

1. 强化党对学生组织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对学生组织的领导,组织部、学工部和后勤集团联合成立了一站式学生社区临时党支部,并以团学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社区各类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改革,遴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大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协助做好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主要学生干部。出台《桂林理工大学关于在学科团队、学生社区和学生组织中设立党小组的工作指导意见》,探索建立了学生组织临时党团支部机制,成立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临时党支部、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团支部及各学生社区社团团支部,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强化过程考核,明确服务和贡献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2.打造学生社区品牌活动,培育学生社区特色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宿舍文化建设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大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依托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主导社区平台管理和开展社区活动,打造社区文化节、社区读书日、“楼栋百花齐放”楼管委活动、宿舍装饰大赛、“走进社区工作者”我最喜欢的宿管阿姨(叔叔)评选等社区品牌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了较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挖掘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实施社区绿植包干制,开展富有新工科风格特点的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劳动意识。2021年11月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社区活动100余场,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充分发挥社区学生主体作用,促进了社区之间、宿舍之间、宿舍成员间的交流合作。

(四)服务下沉:赓续压实学生社区服务供给

1.健全“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平台学生社区共分为四大区域,综合服务大厅设有自助服务机、业务办理窗口,为学生提供教育管理服务、业务预约办理等多项服务;思想引领区设有可视化宣传窗口、思政大讲堂,为学生开展思想引领、课程教育、理论培训等活动提供专业场所;休闲活动区设有共享厨房、餐吧、水吧、智能洗衣房,为学生提供舒适、轻松、便捷的休闲服务场地;学生活动区设有党团活动室、会议室、辅导室,为学生提供举行主题班会、党日团日、素质拓展、讨论交流、表达能力提升训练等活动的空间。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更好地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压实到学生一线,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提高思政文化育人效能和学生满意度,同时完善学生社区硬件设备及物理配套,优化学生社区物理空间,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公共物理空间,充分满足学生阅读、研讨、咨询、展示、休闲等需求,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学习生活需求。

2.优化学生社区信息化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学生社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利用“钉钉”系统集成线上事务办理模块,开发心理咨询预约、宿舍调换申请、学生证(优惠卡)办理、宿舍安全检查、晚归登记、在线查寝、门禁识别等程序,打破学生跨校区跨楼栋时空限制,形成管理协同“向心力”,实现“线上预约、线下领取,足不出社区、办理日常事务”的愿景。同时,全面梳理社区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的业务模式和现状,实现办公移动化、学习碎片化、活动多样化的校园社区新生态。

3.推进一流学生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根据“一站式”学生社区“一核多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设要求,积极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区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深耕“三个维度” 构筑社区“三全育人”新格局。推进辅导员工作室进学生社区工程,将现有的“领雁大学生领导能力提升工作室”“‘用心守护’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工作室”“‘鲲鹏展翅’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工作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作室”等10余个工作室的阵地转入社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室在学生社区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文化浸润:深入营造桂工特色育人社区文化

1.强化辐射“桂工精神”内涵建设。大力推动社区传承“桂工精神”,大力鼓励、倡导校内各单位将具有桂工特色的文化向社区辐射。推动社区内生文化成长,促进社区微文化生态形成。每个宿舍园区、楼栋片区根据专业不同、方向不同,打造专属的社区文化建设,形成文化沉浸和感情体验,在开展“一站式”教育管理服务过程中,根据学科背景和兴趣爱好,营造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生社区文化,并在党建引领下,通过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年11月以来,现已较好建设打造处3个各具特色的宿舍片区(楼栋)。

2.不断打造贴近学生的特色文化氛围。加强典型引领,以先进事迹报告会、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宣传一批信念坚定、勇攀高峰、爱岗敬业、担当有为的身边典型和时代楷模。在学生社区建设宣传阵地,运用好社区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官方新媒体平台等传播阵地,讲好中国故事、桂工故事;通过“让墙面说话”以可视化、可互动的模式实现文化感染、浸润作用,传递育人理念、榜样事迹、先进精神等,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组织社区学生参与基层社会实践。实施大学生实践育人“百千万”工程,创造条件让社区学生深入基层探民情、走出国门看世界,引导广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实践能力。以学生社区为单元,分层分类建设科技实践、社情民情、国际交流等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2021年11月以来,以学生社区为单元组建的社会实践团队、志愿服务队伍共计50余支,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去。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考

经过将近一年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我校充分发挥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扶持了大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这一学生组织的社区主体作用,重点用好用实“党团活动室”思想解惑促成长、“学业发展中心”学习解困促提升、“生涯规划坊”就业解忧促发展、“心理驿站”心理解压促健康等功能,营造以“桂工精神”为底色的社区文化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夯实“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共识,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了各类育人队伍的作用,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初具成效。

下一阶段我校将继续发扬“共建、共治、共享”的建设理念,依学院实施建设,依学科打造社区,重点围绕嘉园学生社区、研究生学生社区和屏风校区学生社区建设开展工作。

一是坚持“一线规则”,充分下沉社区。持续加大各支育人队伍入驻学生社区的力度,加大校、院、职能部门联系学生组织、社团、支部、宿舍的覆盖面,探索建设“辅导员+学业导师+学长组”常驻社区常态化机制,形成育人队伍和育人力量常态化下沉社区。

二是有效、持久发挥社区学生主体作用。依托大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和社团团工委等学生组织开展社区自我治理,营造一种“我的社区我建设”的学生共同参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开展各类思想、学习、生活等社区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

三是创新、探索一二课堂课程活动进社区。依托学生社区活动阵地将通识教育、创新创业、形势政策等课程移步社区,营造社区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将学生社区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阵地,开展各类科普、实践、劳动、美育等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用,将学生社区打造成“衣食住行学”的育人主阵地。


责任编辑:学工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坚持“相伴·成长”为战略发展导向,实施开展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