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挥洒青春色彩的五维“数智”画笔,绘就都斛乡村振兴五新画卷!

来源: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28 17:29:09 黄佳玲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508.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助力“双百行动”落地见效,3月至7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数智乡村”青春行实践团与结对单位江门市台山市都斛镇开展实践活动。

团队聚焦县镇村发展需求,发挥所学所长破解难题,立志以“数智”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腾飞翅膀。指导老师陶玲、李琳、刘晓林前期带领学生团队联系当地政府,认真听取地方需求,积极筹备了一系列研讨、交流和论证活动,创新提出融合“数智+营商”“数智+红旅”“数智+文化”“数智+电商”“数智+治理”的五维“数智+”体系,以“智”提“质”,助力都斛树立数字乡村发展试点镇示范品牌,绘就都斛乡村振兴的“五新”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742.jpg

▲中国农业公园合照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750.jpg

▲大纲村合照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803.jpg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都斛镇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建成并运用好海鲜街智慧监督管理系统,深化‘数字+诚信’建设。”作为广科院与都斛镇开展“双百行动”首批重点共建项目,实践团结合都斛镇海鲜市场的实际需求,量身打造了“都斛海鲜街智慧监督管理系统”,开启台山都斛海鲜街“智慧监管”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757.jpg

▲实践团演示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正式上线

截至目前,海鲜街已完成智能监控和网络配套体系搭建,有力强化了客流监测与数据采集,为市场日常经营提供准确的客流数据。系统设置的45台智慧“公平秤”、25个摄像头、3个客流量统计摄像头、信息公示大屏等设备,让游客可以通过公示大屏了解市场商户评价排名、经营户主体登记、经营许可、参考价格、快检信息等各类信息。同时,游客还可以通过公平秤实现索票索证、扫描评价等功能,保障经营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自7月海鲜街智慧监督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平台累计交易额8万余元,市场商户注册率100%,市场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实践团的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市场运营效率,还为消费者和经营户提供了更加安心、公正的服务保障,让传统海鲜市场长出了新的消费服务和业态,让市场既能“放得活”又“管得住”,为都斛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816.jpg

▲实践团在海鲜街调研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821.jpg

实践团充分利用都斛党校示范点典型引领作用,创新地方志资源与红旅资源的利用与宣传形式,通过走访红色教育基地、挖掘史志资料、制定红旅线路、开发VR数字展馆等举措,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作用,促进红旅资源的创新呈现,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地方历史、红色文化和风土人情。结合林基路红色禀赋及都斛风土人情,实践团编制了都斛红旅手册,从星火燎原的红色基地到绿荫遍野的生态文化主题园,再到碧海蓝天的海滨胜地,全景式展示都斛镇的独特魅力,红旅手册让掌中畅游史河成为可能,满足游客对多元旅游体验的无限向往。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828.jpg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833.jpg

“各位都斛青年,今天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走进数智+红色文化的奇妙旅途……”实践团以“青年夜校”为载体,先后邀请指导老师刘晓林和突击队骨干成员为当地青年带来技术赋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精品课”,引导他们学习新媒体技术与AI大模型、数字人技术,将数智技术创新应用于当地史志资料的开发利用及推广宣传中。团队创新性利用现代科技赋能地方志资源与红旅资源,将“红色旅游”融合到“绿水青山”当中,让方志历史“活”起来,不仅提升了都斛镇的红色旅游吸引力,更打造了既具教育意义、又有互动趣味的乡村旅游新阵地。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836.png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855.jpg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方向指引。都斛镇兼具深厚红色文化和底蕴丰富海鲜资源,一直以来都在寻求将自身独特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实践团深入挖掘都斛镇的红色文化和“海味”文化资源,按照“文化服务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要求,积极打造新型数字文化服务场景,开发了一系列结合当地禀赋的文化产品和数字体验项目。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859.jpg

首创“红斛青年说”栏目,青年学生化身红色文化传播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数字人推介官,通过实时直播或微视频形式带领观众打卡红色经典地标。实践团还以都斛镇特色物产青蟹和富硒大米打造“海味”数智推介官——“嘟嘟”和“小斛”,融合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设计IP形象,让文化创意与现代生活、先进科技、人工智能紧密联系,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906.jpg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913.png

通过VR全景技术,实践团打造数字化台山市非遗展示馆,以科技和创意为桥梁,连接历史与现代,让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如同亲临现场一般,多角度观看馆内陈列的图文展板、仿真模型,推动非遗文化的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多措并举,通过集红色文化传承、“海味”文化体验与前沿科技应用于一体的系列创新举措,实践团为都斛镇打造出了一条富有教育意义与经济效益的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新路径,助力都斛文化出圈出彩。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921.png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930.jpg

实践团深入调研了解台山市创新企业与智慧农业前沿技术,挖掘当地优质农产品资源,实地走访中国农业公园“广东第一田”以及青蟹文化体验馆,调研不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流程,拍摄制作农产品宣传资料,运用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生成中英双语宣传文案、视频拍摄脚本等,制作数字人农产品推介视频,提升都斛品牌国内国际影响力,为电商直播选品和推广夯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935.jpg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941.jpg

同时,实践团与广东省科协天然富硒土地资源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成员单位台山市丰溢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通过直播推介“都斛天然硒米”“黄金百香果”等特色产品,带动“农品出圈”,直播1小时即获得26份订单,成交总金额近3000元。此外,实践团在都斛镇下莘村开展电商培训,培育“新农人”,构建“新农人培育+流量带货”的全新体系。通过“数智+电商”模式提升乡村电子商务的数字化水平,提升当地农民的数智素养与技能,让手机、电脑化身“新农具”,让农民、乡村企业家变身“新农人”,让直播、短视频成为“新农活”,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946.jpg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952.jpg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959.jpg

实践团依托“都斛海鲜街智慧监管管理系统”进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创建“数字都斛智慧营商图谱”,精准展示市场概况、市场交易数据、监控系统、设备使用情况、商户信用评价等关键信息,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打造治理现代化、市场诚信、监管智能化的示范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针对当前都斛镇基础设施不足、宣传技术落后、销售渠道不畅、品牌优势不显等潜在痛点,实践团积极与当地开展校地共建、党支部共建,与当地居民和党支部书记深入座谈,了解真实的社情民意,并形成调研报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微信图片_20250428171004.png

目前,实践团已与台山市广海镇分享经验、座谈研讨推广可行性,促进五维“数智+”体系在周边县域地区落地扎根。通过强化数字赋能支撑提升县域社会治理能力,切实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都斛镇乃至其他乡村地区的治理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实践案例。

微信图片_20250428171012.jpg

实践开展以来,“数智乡村”青春行实践团以五维“数智”发力,为都斛镇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人才振兴、乡村治理、文化繁荣增添强劲动力,成功为当地打造“红旅+海味”乡村振兴样板,提升当地影响力与游客满意度,获得当地政府、企业的广泛好评与感谢,并收到感谢信3封。团队实践成果宣传示范效应显著,获南方+、全国易班头条、江门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红斛青年说”栏目直播观看总人次超5000人次,共获点赞38.5万次,共获订单金额4000余元,有效提升了都斛镇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影响力。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探索五维“数智+”体系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乡村复制推广,致力于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继续以青年学子的活力和智慧,在助力乡村振兴的不断实践中诠释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428171024.png

责任编辑:吴国庆 钟耀庆 冯昕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数智乡村”青春行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