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乡”约“乡”知,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6日-10日,旅游学院“青春建功”社会实践队前往中山市坦洲镇新合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引领学生从实践中获真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投身乡村振兴战略。
集结!出征!社会实践队扬帆起航
新合村地处中山市最南端,东面与裕洲村、珠海市接壤,南面靠西江口、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这里有历史文化传统悠远的疍家文化、咸水歌谣;有绿意盎然、瓜果飘香的特色水果产业。俯瞰新合,万亩良田坐落井然、阡陌相通;十里海堤绵延伸展、环抱西江,以种植番石榴、火龙果、莲雾、葡萄、香蕉等特色水果和养殖澳洲小龙虾、桂花鱼、鲈鱼、河豚、南美对虾等水产为主。
旅游学院“青春建功”社会实践队与新合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新合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举行广东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学院与中山市坦洲镇新合村结对项目启动仪式,实践队15名师生参加了仪式,坦洲镇团委专职团干黄家燕、坦洲镇新合村党委书记冼惠文、组织委员梁翠茹及其他两委班子成员出席仪式。
启动仪式上,旅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官桂芬和坦洲镇新合村党委书记冼惠文先后致辞,并就三下乡期间的具体工作细节进行讨论研究。启动仪式结束后,新合村党委组织委员梁翠茹带领实践队员参观新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公园。在宣誓广场,师生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一同走过初心长廊,阅览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谈乡村振兴的经典语录。
悠扬传唱咸水歌 粤韵粤腔诉真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又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为了培养大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的责任,让每个同学成为“传承人”,了解地域文化,7月6日下午,“青春建功”实践队来到坦洲新合小学了解和传唱中山咸水歌。
中山咸水歌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山咸水歌诞生在中山水乡大沙田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疍家人共通的“语言”,更是一种富有浓厚岭南文化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21世纪以来,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力度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坦洲新合小学成为咸水歌传承教育基地之一。
为更好地承传中山咸水歌,坦洲新合小学从2006年起实施“咸水歌进课堂”,编辑水乡民歌校本课程作为教材,在全校推广咸水歌教学,由容甄彤老师教唱,并请来中山市咸水歌传承人陈德昌、吴容妹、吴连友作指导。同时,该学校还成立了民歌队,除进行重点训练外,这支民歌队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的民歌大赛活动,屡获殊荣,为传承咸水歌起到积极作用。
在新合小学容甄彤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咸水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感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容老师还倾情演唱了传统咸水歌《对花》,清亮动听的歌声使同学们大呼过瘾,深深地被咸水歌的魅力所吸引,并学唱咸水歌《万众一心跟党走》。
坚守初心 映照咸水歌“星火”长明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活”起来、“火”起来。7月10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山咸水歌,保护咸水歌非遗文化,“青春建功”社会实践队前往中山市坦洲镇新合村咸水歌传承中心,专访中山市咸水歌市级传承人吴容妹。
吴容妹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首届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活动,与坦洲民歌歌手梁社金演唱经典咸水歌《对花》,成为中山首次登上全国舞台的本土歌手。近年来,吴容妹积极配合各级文化部门,深入校园、社区开展民歌传承教学和展演展示活动,为传承和保护中山咸水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吴容妹除了运用“口传心授”传统的教学手段来传授咸水歌音乐技能和文化内涵,还创新教学手段,以社会热点为主题,“我们会改编咸水歌,以前没有谱,都是即兴演唱,只要是能够把咸水歌传承下去,我都愿意尝试不同的方法”。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咸水歌曾鼎盛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文化“断层”现象,使咸水歌失去了原本生存的土壤与文化空间,昔日兴盛的咸水歌活动逐渐被淡化。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山咸水歌的有效传承,建立音乐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吴容妹四处奔走,开设公益培训班、民歌队,在许多学校义务教唱咸水歌,学生遍布老中青。
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所表述的内容源于特定时代的民族精神,中山咸水歌就是表述疍家文化的精神风貌及哲学沉思,成为疍民群体的一种身份确认。以陈锦昌、吴荣妹、吴连友、霍妹、冯林润等为代表的艺术家,在咸水歌态度纯粹性与文化传承信仰坚定性上有着深刻的体现。“你们以后要是有疑问,有需要就告诉我,我很乐意,我还可以去到你们那里,我还年轻呀”。
咸水歌作为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岭南文化的认同、阐释和展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拾坚守精神,映照咸水歌“星火”长明,为所有推动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的人们致敬。
义教*向下扎根、静待花开
乡约乡守,情暖童心。7月7日,实践队为当地20名儿童开展义教活动。活动以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展开,将航空航天知识、反诈骗知识科普,防溺水安全教育融入教学,艺润童心,美启童趣,让乡村儿童与美同行,健康快乐地成长。
撒播航空种子,放飞航空梦想。队员林珊仰通俗易懂地给孩子们科普航空知识,模拟表演登机的完整过程,孩子们热情高涨,发言踊跃,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朗朗齐读乘坐飞机流程及安全知识小提示。孩子们从“玩”中感受航空科技魅力,“玩”出知识,“玩”出兴趣。最后,小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中国自制的第一架飞机C919,播放第一次客运起飞视频,小朋友们十分激动,纷纷鼓掌。队员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航空梦”的种子,希望小朋友们在将来为“航空梦”、“强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科学预防溺水,安全永不放假。队员罗诗敏结合新合村的实际情况,从防溺水措施“六”不准、游泳注意事项、溺水的自救方法和日常渡河安全四方面介绍防溺水知识并进行问答互动。生命只有一次,溺水只差一念,实践队队员运用情景模拟的形式来让孩子们意识到生命之可贵,不独自去游泳、不去危险水域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了小朋友对水域安全的重视。
防拐防骗正当时,守护童心促成长。队员彭淑梅以“我不跟你走”为主题向大家讲授了防拐防骗安全知识。课堂上,实践队队员对一些常见的拐骗招数进行了讲解,同时邀请了部分小朋友上台对常见的拐骗招数进行了情景模拟,让孩子们学会在面对这些特殊情况的时候该如何正确应对,在做到保护自己的情况下求救与逃生。
最后“青春建功”小分队还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学唱防拐防骗小儿歌。运用“情景模拟+小课堂+音乐渲染”的方式,让小朋友们辨别身边会存在哪些拐骗行为,以及如何正确应对,进一步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党建交流促提升 携手互鉴共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落实落细,实现双方党建经验互鉴、党建资源共享,促进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学院与新合村结对共建结出丰硕成果,进一步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7月8日上午,旅游学院与中山市坦洲镇新合村联合开展党建工作交流,通过调研交流、实地参观、经验分享等形式,助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旅游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李嘉伟围绕实施红色领航“七个一”党建品牌建设进行分享,向与会人员分享构建样板党支部的经验及具体做法,要做到学以致用,善于凝练总结,立足专业特色,加强宣传引导,形成“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果”的模式。
新合村两委干部梁翠茹介绍了新合村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到“升级摘帽”的心路历程,新合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抓手,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以党建引领发展产业兴村富民,大力创新新合水果特色产业;宣传中山咸水歌,让传统音乐文化“软实力”变成乡村振兴“硬支撑”。目前还存在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力不足、融合度不高等困难,希望接下来双方能加强党建共建,助推党建工作走上新台阶。
双方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为旅游学院和新合村党建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双方在党建工作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共同探寻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助力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永不褪色的记忆--对话退伍老兵老为了使青年学子更加深刻地领悟“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革命精神,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源于一代又一代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珍惜当下,踔厉奋发,“青春建功”实践队于7月9日前往中山市坦洲镇新合村对话退伍老兵和老党员。
追忆峥嵘岁月,凝聚前行力量。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传承中国军人“清澈的爱”,学习中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精神,积蓄奋进力量。“青春建功”实践队首先在新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文轩的带领下聆听岑牛仔退伍老军人的故事。岑牛仔爷爷回忆参军初衷,向大家分享战斗经历,讲述了在战场上如何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英勇的决心赢得一场场胜利。
以岑牛仔为代表的千千万万退役军人,他们始终把使命刻在心里,把责任抗在肩上,践行灵魂中的深沉底色,将汗水奉献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身在和平年代的青年,要跨一沟越一壑,过一山登一峰,接过“奋斗”的接力棒,赓续红色血脉,以实际行动建功新时代。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实践队队员聆听陈金友、叶五妹、吴带喜和吴叶生四位老党员共话党史,共议初心,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陈金友、叶五妹夫妻二人向实践队队员讲述入党初心、工作经历和经验分享,两位老党员深情寄语:“你们比我们有朝气有活力,你们更要努力学习,抓住机会,勇于实践,回馈社会,能够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吴带喜,是一位新合村过去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基层的故事里书写了不一样的浪漫,恪守初心,彰显了不断求索的步伐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吴叶生,曾担任新合村支部书记,目前是新合村太丰党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行动中。几位老党员的人生经历,记录了过去,同时也描绘了新时代的美好前景。沐大国之光,摘人生星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汲取榜样力量,沐光而行,涵养政治定力,以蓬勃向上的面貌擦亮青春底色。
这个盛夏,“青春建功”社会实践队逐梦而去,满载而归。“乡”约“乡”知,增强了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专业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强力点燃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