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不忘来时路,薪火相传承,他们开展一堂生动的“现场思政课”

来源: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25-03-24 09:21:34 陈漫仪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建筑工程学院师生于7月10日至16日奔赴佛山、肇庆多个红色革命旧址、红色村落及优秀企业,通过开展党团课录制、企业调研、科普义教、直播助农、传承非遗、走进村社、访谈农户、深入田间劳作助农忙和学习研讨会等形式,基于“数字媒体+专业特长”去助力粤地区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助力乡村振兴,让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受党的精神伟力,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镜头一:动员培训会及出征仪式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07.jpg

-动员培训会议现场-

为扎实有效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志愿服务团队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进活动提质增效,7月4日,建工学院组织召开活动前期的学习动员培训会议。会议指出本次活动主题为“ ‘媒’力老区——弘扬粤桂湘边纵队精神助力粤乡村换新颜”,就出行目的和路线规划进行详细部署,同学们各司其职,共同为本次三下乡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学院团委书记柯锡生重点强调三点内容:一是全体师生要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二是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实践实效;三是做好宣传总结,注重成果转化。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12.jpg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15.jpg

-学院老师就出征仪式讲话-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19.jpg

7月7日,建筑工程学院组织实践队队员集体观看2023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出征仪式直播,仪式主会场设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22.jpg

镜头二:启程前行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27.jpg

镜头三:跨越时空与先烈“交流”,

吾辈当自强

1西海抗日烈士陵园

一一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 

7月11日,怀着无限追思,实践队师生首先前往位于佛山市顺德区西海抗日烈士陵园进行祭奠先烈仪式,为陵园扫去积灰、敬献白花、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历史、缅怀先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进入西海抗日烈士陵园,这里翠松成林,映入眼帘的是烈士纪念碑。实践队队员们手捧白花,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烈士纪念碑。瞻仰着面前的纪念碑,队员们心中万千感慨。无数英烈用英勇和热血为后世迎来新生,用生命、无畏捍卫民族尊严。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33.jpg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37.jpg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默哀追思”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最高敬意,承载着无限追思与深切缅怀。队员们将以实际行动赓续革命薪火,传承革命先辈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与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41.jpg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45.jpg

实践队列队肃立,目光坚定,高举右拳,面向鲜红的党旗进行庄重宣誓,师生们铿锵的誓言仿佛跨越时空和革命先烈进行对话,表达着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传递着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奋发拼搏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49.jpg

慎终追远,家国永念。庄严的祭奠,既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对队员们思想的洗礼!队员们定将此次祭扫缅怀融入到今后学习教育实践中,不忘先烈事迹,厚植家国情怀,矢志奋斗报国。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53.jpg


2顺德抗日战争文物陈列馆

一一风雨百年,青史可鉴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357.jpg

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最宝贵的教材。顺德抗日战争文物陈列馆通过展出大量实物和史料,见证了抗战英雄们的光辉战绩。通过展览和介绍,结合党史资料的学习,实践队队员们纷纷表示将牢记历史,铭记英雄,要在学习党史中汲取智慧,传承前行。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408.jpg


3顺德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

一一开展“建工青年说”学习研讨会

实践队来到顺德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与梁卓华馆长共同开展了“建工青年说”学习研讨会,巩固立德树人成效,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

在这里,实践队队员们就学习完纪念馆的图文资料后的心得体会进行深入交流。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牢记中华民族耻辱和伤痛的历史,以史为鉴、自强不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419.jpg


4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

一一藏于书塾的秘密据点

7月12日,实践队来到了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旧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北沙沈村,是南海保存较好的近代红色革命旧址之一,详细介绍了中共南海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历程和新时代党建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426.jpg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429.jpg

走进“玉文沈公书塾”,馆内不仅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娓娓道来了革命故事,更是陈列着革命前辈的雕塑、战争年代时的煤油灯、老式手工油墨印刷机,这些都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切实感受着当年南海人民的革命光辉事迹。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433.jpg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436.jpg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440.jpg

在旧址中厅,老党员兼义务讲解员沈燮洲先生,用铿锵有力的语调,如数家珍地述说着在这里发生的红色革命历史。1946年,沈村小学在这里开办,杜路、沈少刚等党员在这里以教师身份掩护,进行秘密活动,解放战争时期里水的地下斗争从此拉开序幕。这里曾走出吟咏诗词的文雅书生,聚集过铮铮铁骨的英雄战士,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进行地下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

今天,历史的硝烟散去,在旧址里也办起了“中共南三花工委历史展览”,展览里陈列着革命前辈的雕塑、照片和他们的革命故事,他们的光辉事迹也在南海广为流传。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445.jpg

为了切实推动理论知识深入实践队员们的心中,实践队员随即在北沙青年爱国教育基地里水双拥公园开展了“建工青年说”学习研讨会,进一步学习了解南海革命烈士的奋斗历程。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452.jpg

通过实地的研学,重温那段峥嵘岁月,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伟大革命精神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坚定红色信念,砥砺革命意志,将传承革命精神牢记于心。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501.jpg


5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

一一颂革命故事,谱青春华章

7月13日,实践队来到了位于广宁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

讲解员以时间为序,将粤桂湘边纵队的建立、发展、壮大,以及英勇斗争的史实娓娓道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南敌后战场七支游击纵队之一,它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珠三角州地区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505.jpg

粤桂湘边区的武装斗争是全国解放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支队伍之所以能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后取得配合南下大军解放整个边区,其根本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515.jpg

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粤桂湘边区部队的指战员进行了英勇顽强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染红了粤桂湘边区大地,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战歌,用忠骨铸就了一座座红色丰碑。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522.jpg


6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一一巍巍阅江楼,不朽铁军魂

7月15日,实践队来到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江滨路阅江楼。矗立在西江之畔的阅江楼,不仅仅是一座雄壮奇秀的古建筑,也是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所在地。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并指挥的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从阅江楼出发,参加北伐战争,一路浴血奋战,被称为“铁军”。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527.jpg

叶挺 (1896-1946),男,汉族,广东省惠阳县人,中共党员,原名叶为询,字希夷,著名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叶挺曾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在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中写出著名的《囚歌》以明志。1989年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530.jpg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533.jpg

全体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了解独立团的发展史,从肇庆建团、到军政活动、援助农运、再到北伐先锋、薪火相传以及将星璀璨六大部分后,老师在初心亭给实践队队员们开展了一个简单的学习研讨会,再次分享了叶挺将军及独立团的英勇事迹。全体队员深切感受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不怕艰辛、敢于牺牲、以身作则的“铁军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536.jpg

微信图片_20250324090541.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先辈的事迹必将引领青年队员们坚定理想信念,高扬奋斗风帆,在历史足迹中感悟开拓进取奉献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青春激情承使命担当,筑强国之章。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建工青年始终不忘初心使命

 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

坚定不移向前走 


责任编辑:柯锡生 麦伟仪 钟耀庆
助力乡村振兴,让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受党的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