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红黄蓝志愿队赴阳山县青莲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艺术设计学院红黄蓝志愿队师生赴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本次 “三下乡”活动聚焦“百千万工程”,秉承“做深、做实、做精、做优”理念,通过实地调研、参观走访、专业实践、志愿帮扶、教育关爱等方式,思想赋能资助政策宣传入户;专业赋能农产品包装设计、IP设计、明信片设计;文化赋能非遗传承与发展;心理赋能留守儿童主题绘画,在青莲这片土地上播撒艺术的种子,挥洒他们的灵感与创意,上好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涌流。
思想赋能:资助政策宣传入户
为了让当地群众了解国家的民生工程教育资助政策,做到教育资助政策家喻户晓,红黄蓝志愿队广泛宣传学生资助政策、生源地助学贷款流程,并认真解答当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党的教育惠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克服高温炎热、路况不熟等诸多困难,入僻壤,穿小巷,一场场促膝长谈,一次次真挚的握手、一个个会心的微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将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的深情关爱送达每一户走访家庭。走访共发放资助宣传手册近百份,资助走访以面对面,心连心的方式不断激发唤醒,塑造灵魂,努力触及教育最深层、最宝贵的价值。
在此次“资助”和“实践”协同融合育人中,队员们对于“贫困”和“责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志愿队队长吴心怡同学谈到,“新征程上的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树立‘自找苦吃’的意识,更要在实践上积极落实‘自找苦吃’的行动”,此次活动既让我深刻了解了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意义,也让我深刻领会了帮助他人的乐趣”。
专业赋能:农产品包装设计、IP设计、明信片设计
志愿队成员聚焦青莲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针对所发现的痛点、难点问题,结合青莲旅游特色及本土特色文化内涵,打造“青莲人文IP”品牌,设计“畅”游青莲系列文创产品,包含IP形象、豆豉包装设计、码头明信片、鹰嘴桃广告牌设计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探索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青莲镇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化赋能:非遗传承与发展,当好“文化传播员”
传承豆豉技艺:“制作豆豉,一半是手艺,一半是守艺。看似日常的豆豉,其实也拥有极其繁琐的制作过程。”在青莲豆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朝海的讲解下,志愿队成员们亲身体验了豆豉的制作,沉浸式地感受了豆豉技艺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在采访张朝海时,他感慨道,希望有更多对传统豆豉技艺感兴趣,热爱这门技艺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发扬传统技艺的队伍当中来,让非遗文化不断延续。
观看非遗制作的同时,志愿团成员运用小小的镜头,细致记录着匠人的制作过程,再以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故事的形式,将其剪辑制作成微视频,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推广传播,并设计了豆豉系列包装。让更多人接触了解、走进豆豉文化,助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破圈”。“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我们探索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志愿队成员曹代彬说道。
传播粤曲文化:粤曲,作为广东地方戏曲的一种,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红黄蓝志愿队在青莲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非遗润童心,文化永传承”的主题活动,将粤曲这一岭南文化的瑰宝带入校园,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其独特魅力。通过此次“粤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粤曲的风采,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为粤曲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标志着古老粤曲艺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完美融合,开启了文化传承新篇章。
心理赋能:心理绘画主题活动进校园
为引导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志愿队走进阳山县青莲中心小学,开展心理绘画主题活动,利用绘画专业优势,为留守儿童心理赋能,用小画笔撬动大梦想。活动以“以心暖心,共筑成长阶梯”为主题,旨在引导孩子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此次心理绘画主题活动,为小朋友们带去了温暖,破除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壁垒,将知识传授的小课堂与社会行知的大课堂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专业与人文的无缝连接,艺术学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知识、感知社会、感受温情。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艺术设计学院红黄蓝志愿队以“目标精准化、内容系统化、实践项目化”为要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发掘和传承青莲文化的思想内核和文化基因”融入其中,在历史深度、文化厚度、传承力度上齐发力,特色彰显、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实现了青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此次社会实践帮助青年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真正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