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慧引领,交“职”筑梦 ——构建“12365”就业服务体系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25-04-30 09:20:34 植桂超

一、背景与起因

党的二十大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也将稳就业、保就业置于“六稳”“六保”首位。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压力剧增。在此背景下,智慧交通工程学院构建“12365”就业服务体系,力求破解就业难题。

二、做法与机制

智慧引领,交“职”筑梦服务育人项目以“12365”思路开展,“12365”寓意学院就业服务工作一年12个月,365天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指一个引领,两个团队,三个精准,六级联动,五项举措。

图1智慧交通工程学院“12365”就业服务育人框架图.png

图1智慧交通工程学院“12365”就业服务育人框架图.png

(一)智慧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一个引领指智慧引领,成立“交‘职’筑梦”辅导员工作室,依托“一站式”服务厅构建职业发展指导平台,通过职业规划咨询、就业指导服务及智慧沙龙等多元形式,整合企业技术专家、优秀校友和骨干教师资源,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与互动交流,全方位赋能学生职业认知、技能提升与就业竞争力。

图2智慧沙龙校友分享会.png

图2智慧沙龙校友分享会.png

(二)两个团队,夯实学院就业服务基础

一是教师指导团队由党委书记领衔,整合副书记、专业负责人、班主任等力量,构建思想引领、学业指导、职业规划与心理辅导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一是学生服务团队,遴选全体学生党员及主要干部担任就业信息员,每班配置3名,形成就业信息采集、政策传达及精准帮扶的网格化服务网络,实现师生联动、多维协同的就业服务闭环。

图3颁发就业信息员聘书.png

图3颁发就业信息员聘书.png

(三)三个精准,助力毕业生开启职业征途

学院构建“三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一是精准对接:联络员以“5-8人包干制”精准对接毕业生,通过线上线下动态摸查建立就业意向台账;二是精准传送:就业信息员与联络员联动实现政策传达、招聘信息推送与就业数据采集的双向精准传送;三是精准帮扶:针对困难毕业生实施分类指导,形成辅导员、教师、信息员“多对一”精准帮扶机制,建立“一人一档”跟踪服务,全方位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图4走访大广高速有限公司.png

图4走访大广高速有限公司.png

(四)六级联动,构建学院就业工作网格

学院成立就业工作小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六级联动网:“学院—专业负责人/专业老师—带班辅导员/班主任—就业信息员—联络员—毕业生”,制定《毕业生工作实施细则》。

图5学院海康威视星火班订单班.png

图5学院海康威视星火班订单班.png

(五)五项举措,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访企拓岗,为毕业生跑出更多就业岗位,学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双轨驱动,两年累计访企拓岗80余次,与40余家企业签订战略协议,开发就业岗位超600个;二是搭建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深化校企合作维度,聘任校友职业导师,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通过行业讲座、实践沙龙等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与人才共育;三是订单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海康威视共建“星火班”订单班,推行“理论+实训”双轨育人模式,定制化课程强化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四是智慧研学,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认知,组织12次企业研学活动,沉浸式体验行业前沿技术应用,推动专业认知与产业需求精准衔接;五是党建共建,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创新“党建+产教”融合路径,学生支部与广信通信、海格通信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以主题党日、组织联建等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形成党建引领、产教互促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图6师生走进广州海格通信进行研学.png

图6师生走进广州海格通信进行研学.png

三、特色与成效

(一)“走出去”“请进来”双轨并进,深化产教融合

学院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通过班子成员、专业负责人与产教融合特派员多方联动,以“访企拓岗+引企入校”双向发力,累计访企拓岗50余次,与40余家企业签订战略协议,拓展就业岗位超400个,校企协同推进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实现产教供需精准对接。

(二)“党建+实践”双轮驱动,赋能理论成果转化

以党建引领构建“理论指导+实践赋能”育人模式,凝练特色案例获2023年广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三等奖、2024年省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三等奖及校级党建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完成“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项目,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党建与就业融合实践体系,推动理论成果向育人实效转化。

(三)“12365”就业服务体系护航高质量就业

聚焦学生需求,打造“交‘职’筑梦”辅导员工作室,组建专业团队,实施“精准帮扶、重点指导、全员参与”策略,构建党建引领、六级联动的“12365”就业服务体系。2022-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97%,稳居全省前列,实现“稳就业”目标,形成可复制的就业服务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黄海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智慧引领,交“职”筑梦——构建“12365”就业服务体系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