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院机电工程学院“有智青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丰收季”
近日,广东建院机电工程学院“有智青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一场特殊的“丰收季”——2024级新生参与种植的首茬红松茸丰收啦。
同学们把亲手种出的红松茸包装好,送给为同学们学习生活保驾护航的老师们,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引导大学生提高劳动实践能力,机电工程学院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用“⻝⽤菌红松茸种植+智慧农业”的形式,结合机电学院专业特色,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在全院学生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力“百千万工程”。
未开垦的土地
开垦后的基地
在学校学生工作部、总务后勤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机电工程学院“有智青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启用,英德市青北村为劳动基地提供基料及红松茸种植技术服务。
校外劳动教育指导老师讲解红松茸种植知识
学院一千余名新生以班级为单位认领责任田,在学院劳动教育指导老师和青北村农学指导员带领下,学生们翻土整地、铺放基料、播种菌种、浇水除草,日复一日地劳作着。
铺放基料
播种菌种
完善设施
为了方便种植管理,师生们在基地里铺上了石板小道,安装了栅栏和木门。每一件事情都亲力亲为。
自动喷淋系统
开始的时候,设施不够完善,师生们就采取人工浇水的方式为红松茸浇水。后来,师生们安装了智慧农业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温度和湿度,实现自动喷淋。在这场科技与泥土的碰撞中,神奇的转化悄然发生。
播种的菌种形成菌丝,长成了菌丝团
红松茸,学名大球盖菇,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它外形与松茸有几分相似,菌盖色泽鲜艳,呈酒红色至深红褐色,菇体圆润饱满。其口感鲜美,肉质厚实,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原来松茸是这样长出来的!”从翻土时的满头大汗,到铺放基料时的科学计算,从小心翼翼地埋下菌种,到细心浇灌……历经四个多月的辛勤劳作,“有智青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第一批红松茸终于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摘下等待已久的“硕果”
清晨,基地弥漫着泥土与菌菇的清香,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蹲在菌床前,小心翼翼拨开覆盖的泥土和草料,用老师教授的“三指托底旋转法”采摘成熟的红松茸,菌伞鲜红饱满,泥土沾满双手。亲手摘下了等待已久的“硕果”,同学们的脸上涌现丰收的喜悦。
“科技+劳动”的育人模式,使得机电工程学院理工科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培养了工匠精神和跨学科创新能力,成为跨界“新农人”,他们用智慧代码种出红松茸,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