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坚持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文化空间内涵、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营造出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这一建设思路不仅契合了新时代高校育人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学生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具体举措
1.学习爱国主义理论。一是建立学习制度,强化学习意识。红色班学生带头参加理论知识的学习,红色班班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负责本班理论学习的贯彻落实,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确保学习制度得以严格执行。二是编制学习书籍,规范学习内容。编撰《汤翁故里好读书》学习读本,并带领红色班学生精读《抚州红色资源通揽(上下册)》和《抚州红韵》等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三是开展党课学习,丰富学习活动。组建了一支由挂点领导、支部书记、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为主的党课讲师队伍,每月对红色班学生定期上党课。勉励当代大学生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四是成立学习小组,分享学习心得。每周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并分享交流,将自己读书时获得的知识感受与别人一起分享。
2.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在育人过程中,要旗帜鲜明地彰显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在学科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实现专业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同向同行,最终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二是组织系列活动。通过组织红色班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系列活动,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三是赋予艺术形式。通过短视频、手工、绘画、音乐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段,创作反映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并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多向传播。
3.开展爱国主义实践。一是创建红色试点班,定期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比如:学唱《领航》、《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等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开展“国旗下的微讲堂”等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等。二是开展“一日三声”活动。新闻播报声,运用校园广播平台,早上播《朝闻天下》,午间播《新闻30分》,晚上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营造“国事校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育人氛围;经典诵读声,利用上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诵读经典篇目《汤翁故里好读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歌曲声,在每天上下午第二节课下课期间,向师生播放一首红色歌曲,让师生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三是组建学生“军梦团”。从“党团积极分子、正式党员和团员、青年志愿者、学生会干部、三好学生”中,挑选高素质学生进入军梦团,按照军队士兵要求,抓好教育、强化训练,打造一批能吃苦、体质强、素质高、讲奉献的大学生队伍,帮助其树立国防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取得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不再把参加爱国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作任务来应付,开始出现很期待爱国主义知识课程的学习;能较好的完成《汤翁故里好读书》的朗诵内容;能积极参加党团方面的知识竞答活动;参与红色读书分享会的学生人数翻倍。
2.调动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上一年度,合计50余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约20余人获得了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积极投身到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关爱孤寡老人、抗疫、文明行为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在服务奉献中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
3.增强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担当精神。近一年来,学院共成立了8支社会实践团队,250余名学生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方面在自己的家乡开展“无奋斗、不青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一名同学在每一场活动中都能扛起一面旗帜,尽显担当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