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聚育人资源 打造“浸润”空间
一、汇聚多元育人力量,构建“全员协同”服务矩阵
社区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专任教师+辅导员+校外导师+学生干部”协同育人队伍,邀请10余名专任教师担任社区成长导师,定期开展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辅导员团队实行“5+2”驻点值班制,设立“辅导员工作室”,年均处理学生事务300余项。学生干部组建“勤学先锋队”,参与社区管理与志愿服务,形成“师生共治”模式。此外,引入非遗文化传承人、优秀校友等校外导师30余人,开设“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10余场次,如联合蟳埔簪花传承人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二、深化校地企联动,打造“多维赋能”实践平台
社区联合学院与福建省10余家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开展系列美育、劳育实践互动。与2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打造“多维赋能”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三、深耕“师徒制”工坊,打造“首善书院”育人新范式
首善书院作为勤学社区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以“现代师徒制工坊”为运作模式,融合闽侨古厝遗产保护研究与创新设计中心团队、海西古陶瓷数字化传承教研团队、闽海文化符号采集与数字化建档研究团队、传统服饰数字化虚拟创新设计教研团队、传统民间纹样数字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教研团队等科研团队,聚焦“海洋”“非遗文化”等区域文化特色,围绕学生专业学习、学科竞赛、创业培训、劳动实践、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着力打造学生教育生活共同体,积极探索“社区+书院”协同育人模式。内部设有七个产教融合工坊,分别是宋朝美学坊、有所坊、行云坊、光影坊、尚品坊、悦则坊、唐潔工坊,这些工坊的运营使得文苑实现了“一系一工坊”的目标。将为学生们提供平等互动式的交流平台、多样化的社群氛围、沉浸式自主性的学习场所、体系化的艺术教育实践、多样式的传统礼仪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