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五月耕读文化月之“非遗进课堂、劳动创造美”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3-08-10 11:44:02

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劳动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法社学院于5月11日周四下午2:30在莞城校区莞思活动室举办红漆描花木屐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特邀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锦泉老师来到现场指导同学们进行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体验。

1.png

本次活动是法社学院负责开展的2022年劳动教育示范活动“青鸢计划劳动教育品牌活动”内容之一,也是“五月耕读文化月”活动之一,旨在将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激发同学们的劳动兴趣,吸引大家了解传统文化,让劳动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使非遗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学院朱晓红、杨瀚博、黄海娜等老师以及30多名大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法社学院学生会主席林婷同学主持。

2.jpg

活动伊始,同学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对木屐的历史背景与制作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有记载说:“今粤中脾媵,多着红皮木屐。士大夫皆尚屐。沐浴乘凉时,散足着之……东莞尚绣花屐,以轻为贵。”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是一项历史悠久,具有岭南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以前,石龙的木屐业颇为发达,旧时东莞街头,处处可以听到大人小孩穿着木屐的踢踏声,红漆描花传统木屐是东莞人结婚、乔迁新屋时必不可少的好“意头”,必备的礼物。石龙镇目前只有一家作坊制作红漆描花传统木屐,而石龙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传承人梁锦泉一直坚守中国传统木屐制作技艺。

2.png

3.png

接着,同学们在梁锦泉老师的指导下体验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木屐制作许多时候会用到手指,每一对木屐都是一笔一划、一个手指印一个手指印的画上去,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别有学问,这也成就了它的独一无二。

5.png

据梁锦泉老师介绍,从制板到最后完工,一双木屐需近20个工序,其制作的木屐图案多为山水、花鸟、松鹤、太阳、龙凤等,相互组合寓意“一帆风顺”、“花开富贵”、“吉祥长寿”等兆头。在梁老师的指导下,在场同学纷纷执笔,于红木屐上绘出朵朵繁花,一块普通的木板转瞬之间变幻为一双精美的木屐。

6.png

体验环节结束,同学们邀请梁锦泉老师介绍了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的传承情况。因为3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梁锦泉在2010年入选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成为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随后,同学们对制作心得展开交流分享。“这是一次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令我受益良多。”“虽然上手容易,但真正掌握很难,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浇灌。”“起初以为木屐离我们很远,但动手之后发现我们是可以走近这门手艺的。”

活动现场,梁锦泉老师耐心解答同学们的提问,他表示,自己之所以长久以来一直坚持非遗传承,是源于热爱,也由衷希望这门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活动最后,法社学院朱晓红老师进行了总结,强调,非遗传承重在动员青年力量参与,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借助新形式、新渠道、新技术,才能让非遗焕发新光彩。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走进非遗、了解非遗,发挥创意,让非遗贴近生活,被大众熟知。

7.png

责任编辑:冯宝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坚定文化自信,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莞城校区莞思活动室举办红漆描花木屐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