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双主体聚合 三平台聚焦 四课堂聚学 培养高职高素质商科人才

发布时间:2025-04-08 11:25:41 甘迎春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以“三全育人”为主线,锚定培养“重诚信、会沟通、懂管理、擅经营、有情怀”高职高素质商科人才的目标,构建了“双主体聚合、三平台聚焦、四课堂聚学”的学风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聚合作用,协同营造优良学风;深度整合“校政企立体化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网络思政育人”三大平台资源,全方位拓宽育人渠道;着力打造“思想课堂”“专业课堂”“实践课堂”“特色课堂”,多维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主要做法

一、强化“双主体聚合”,师生协同奏响育人实践“协奏曲”

1.强化教师教学主体作用,“精研赋能”打造教学先锋军

高度重视教师教学主体作用。一方面,积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4年教师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等省级荣誉17项,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等重大项目10余项。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完成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等验收任务,立项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博士沙龙”“经管讲堂”等系列活动8场。

2.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自主驱动”激活学习内动力

聚焦学生学习主体,以赛促学学生主动投身各级赛事,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金奖等荣誉50余项。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常青藤”品牌活动,自主策划参与“一课两营三赛四节”活动67场次,展现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蓬勃活力,推动育人实践迈向新高度。


二、推动“三平台聚焦”,资源整合打造育人渠道“立交桥”

1.聚焦校政企立体化育人平台,汇聚多元合力筑牢育人工作根基

立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和特色,搭建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服务地方、实习就业为一体的育人平台。学院与北汽新能源、江苏航锦等多家企业深度携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常州直播电商产业协会等行业平台,成功举办培训会议等30余次活动,校政企联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聚焦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凝聚多方力量优化育人服务架构

学院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多方“导师”资源进行融合,常态化入驻学生社区,“下沉式”协同育人。依托“厚德尚能·商学合一”青寓一站式学生社区商业文化素养提升项目,打造“图书角”、“公寓自习室”等多个学习空间,开展“青寓”学风建设系列12场,学生参与度高,满意度高。



3.聚焦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强化思想引领构筑育人保障防线

以思政网络名师工作室为抓手,挖掘身边典型、优秀校友、经管名师等,依托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推出榜样系列推文。学生创作了15部产品宣传片与12部成长短片,开展了12次电商直播,累计超5000人次热情参与互动。



三、依托“四课堂聚学”,课堂融合编织学生素养“锦绣图”

1.打造“思想课堂”,以思政赋能铸信念根基

充分利用思政课堂主阵地,运用多元教学法,深化思想认知。以每月主题班会为抓手,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三观。第二课堂深挖育人潜力,学生参加学校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大合唱,获得武进校区和溧阳基地“双”冠军,组织志愿服务进社区等活动,推动学生知行合一,赋能学生成长。



2.深耕“专业课堂”,以技术精研夯实学业厚土

学院锚定专业发展前沿,共同探索商科专业课堂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在实践环节,企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学习,增强实战经验。


3.拓展“实践课堂”,以课外践履展青春风采

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多元实践项目矩阵。一是联合地方政府,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农产品电商直播助农计划”;二是有机衔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通过多样化活动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三是依托专业竞赛,以赛促学,实现学生全方位成长。



4.创建“特色课堂”,以精准服务促全面成长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针对学生特点、特长及发展方向,打造“精准化服务”特色课堂。针对就业困难学生,打造“职通未来就业课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造“筑梦远航资助课堂”;针对心理问题学生,打造“阳光心灵心理课堂”。


建设成效

一、锻造学风建设坚实力量,助力学生多元成长

师生协同发力教师2024年斩获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等省级荣誉17项,并成功培育江苏省技术能手等5名工匠型人才与技术能手;学生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金奖、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等省市级以上奖项荣誉50余项

二、构筑学风提升强劲引擎,助推学生职业启航

汇聚各方资源,精心组织助农直播、专业竞赛等多样化实践活动,学生参与人次超1500,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学校首次),全国机械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常青藤”乡村振兴实践团获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项目省级示范团队。

三、铸就学风建设闪亮名片,展现示范辐射效应

学院对学风建设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相关经验被江苏省教育厅网站、扬子晚报等媒体报道7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彰显学院在高职高素质商科人才培养领域的卓越成就与社会责任担当。


特色亮点

一、师生联动,双擎驱动成长

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力,教师2024年揽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等多项省级荣誉;学生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等50余项荣誉,学习热情高涨,知识技能进阶飞速。

二、平台协同,多元聚力赋能

校政企立体化平台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举办培训30余次;一站式学生社区融合多方导师,开展12场特色活动;网络思政平台发挥新媒体优势,推送榜样推文,学生创作宣传作品、直播互动超10000人次,营造良好学风生态。

三、课堂融合,多维塑才领航

“思想课堂”思政赋能,多元教学铸信念;“专业课堂”校企改革,引入真实项目强实战;“实践课堂”整合资源助农、竞赛促成长;“特色课堂”精准帮扶,针对不同需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职商科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未来,学院将聚焦三大关键维度,全力助推学风建设进阶。其一,深化师生“双主体”协同共进机制,派遣教师境外交流、入企挂职,将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融入教学,同时鼓励学生拓宽国际赛事、“常青藤”活动参与面,全方位塑造新时代商科人才。其二,升级“三平台”联动协同育人体系,依新兴产业趋势建实训中心夯技能根基,智能优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网络思政平台携手权威媒体举办高端讲座,提升体验、厚植情怀。其三,优化“四课堂”融合多元育才模式,“思想”“专业”“实践”“特色”课堂分别紧扣时政、对接企业、强化校地合作、聚焦个性,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商科精英。


责任编辑:陈翼
以“三全育人”为主线,构建了“双主体聚合、三平台聚焦、四课堂聚学”的学风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