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景宁畲乡研学沐光行

发布时间:2024-10-28 16:17:04

第一部分  初心之光

资助工作是一份散发光彩的工作,受助学生沐光而行,用一束光去点亮另一束光。研学路上,受资助学生遇见光,终将相信光、追逐光、成为光! 

一、依初心领航指引,强综合之质。

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现有资助政策已基本实现不因贫失学,但受成长环境所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会伴随关爱缺失、机会缺失、素养缺失、能力缺失,在道德品行、身心健康、学业水平、综合素养等方面发展滞后或出现各种发展问题”。针对现状,为了让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国家改革发展成就、开拓视野、丰富人生经历、提升综合素养,学院以生为本,开展研学项目。

二、循总书记足迹,学调研之法。

研学团学习了景宁建县四十周年庆习近平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回信,先后参观了双后岗村党建馆和寨山烈士陵园。在景宁县双后岗村的“进村调研第一站”党建展示馆,当地讲解员阳艳老师生动讲述着景宁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凤凰腾飞的共富“密码”。团员们深刻感受到景宁畲族自治县40年来的变化发展,感受国家改革发展成就。在寨山烈士陵园,研学团面向烈士纪念碑,举行了缅怀烈士仪式,全体人员默哀,环绕烈士纪念碑缓行,有序驻足在烈士纪念碑前瞻仰先烈们生前的英雄壮举,感受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深刻体会到了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  窗外之光

一、探文化之路,思民族团结之源。

团员们自主学习了畲族的历史后,参观了畲族博物馆和畲银博物馆。了解畲族历史和文化,感受浓厚的畲乡文化气息。在畲族博物馆,大家了解了畲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信仰、生产生活、环境聚居(富有特色的房屋,茅寮、土寮和土楼)、饮食服饰及歌舞等。他们还了解了畲族四大姓的盘、蓝、雷、钟,也终于解惑为什么街头很多店面都以雷、蓝冠名。博物馆内有畲族歌舞AI互动,同学们跟随节奏和动作欢快地跳起畲族风情的舞蹈。畲银博物馆旁是极具特色的畲族的廊桥,水声潺潺,蓝天白云,风景非常美丽,博物馆庭院中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银色凤凰,因为凤凰是畲族的图腾,博物馆内银饰品充分展示了畲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二、沿生态之路,记自然景观之美。

研学团选择了畲乡之窗和景宁大漈两条生态之路。同学们先去畲乡之窗领略了畲乡建筑风貌。随后来到了景宁大漈,正随着《黑神话:悟空》而广为人知。大漈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海拔1030米的中高山盆地中。田园村落如诗如画,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更是浙江省茭白种植基地。同学们在这里看到了比人还高的茭白地,抬头是蓝天白云,触目所及是一片随风摇荡的绿色之波(茭白的叶子),大家都纷纷到地边看茭白的生长情况。山间田头的廊桥不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还提供了许多如置景、游览、避雨、纳凉等其他功能。景宁大漈胡桥如果不是跨溪而建,几乎可以当它是一座房屋。桥面上不但搭着戏台,还开着若干店铺,旧时,大漈人就在这里以货兑货,鸡蛋换盐。当中的戏台非常小巧,全木结构,戏台周边都设有雕花栏杆,顶部还有彩绘藻井。遥想当年台上丝弦呕哑,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

第三部分  希望之光

一、进畲乡小学,悟感恩助人之乐。

在传授知识中照亮彼此未来。让学生在助人中品味被助感恩之情。研学团奔赴景宁东坑镇中心校,与学生同上了六节课。分别是:“同上一节红色精神传承课”,将常州三杰故事带到畲乡,宣传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同上一节职业规划启蒙课”,通过“职业猜猜猜”“职规嘉年华”等活动,为孩子拓宽职业认知,增强自我成长的动力。“同上一节科普课”,带领畲乡学生体验3D打印、VR眼镜,激发对科技制造的想象。“同上一节推普课”,借助诗朗诵,猜字谜、歌曲演唱等环节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孩子们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同上一节急救课”,通过现场讲授海姆立克、急救包扎等急救知识,提升孩子们的急救能力。“同开一场民族团结运动会”,通过汉族特色舞龙与畲族传统采柿子的相互碰撞,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  希望之光

一、进畲乡小学,悟感恩助人之乐。

在传授知识中照亮彼此未来。让学生在助人中品味被助感恩之情。研学团奔赴景宁东坑镇中心校,与学生同上了六节课。分别是:“同上一节红色精神传承课”,将常州三杰故事带到畲乡,宣传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同上一节职业规划启蒙课”,通过“职业猜猜猜”“职规嘉年华”等活动,为孩子拓宽职业认知,增强自我成长的动力。“同上一节科普课”,带领畲乡学生体验3D打印、VR眼镜,激发对科技制造的想象。“同上一节推普课”,借助诗朗诵,猜字谜、歌曲演唱等环节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孩子们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同上一节急救课”,通过现场讲授海姆立克、急救包扎等急救知识,提升孩子们的急救能力。“同开一场民族团结运动会”,通过汉族特色舞龙与畲族传统采柿子的相互碰撞,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访古镇家庭,悟普通话之韵。

研学团对学生和学校周边居民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了当地普通话普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能够使用普通话交流,但在家庭中,方言仍占据主导地位。而对于一些年长的居民来说,普通话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在与外界沟通时存在一定障碍。为更好地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学团来到了畲乡家庭,和家长孩子们一起聊生活,为家人们讲解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及进行了经典古诗诵读,研学团和家长们说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促进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第四部分  能量之光

一、谈心灵感悟,获赋能成长之力

研学团每日分享研学心得,提升了受助学生的自信心,在初定了景宁为目标后,研学团并不认识一个景宁方面的人,研学团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最终联系到了景宁教育局资助科和东坑镇党委领导、东坑镇中心校校长、双后岗党建馆负责人,不断修改方案,准备了非常详细的日程安排表(见案例成果),对于团员们的协调沟通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研学团成员表示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他们不再局限书本知识,每一步都要靠自己去搜索、去实施。此行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增添更多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蓄充足能量,发持续助人之光。

此次研学极大地磨练了研学团成员的策划活动能力。团员们对项目进行行程、内容、模式评估,为今后的研学实践活动提供经验参考。8月份“民族团结青春之路”江苏大学生暑期赴拉萨社会实践民族团结专项活动中,研学团部分成员参与了活动,他们充分发挥在景宁研学中的事前联络沟通、事中执行的吃苦耐劳精神、事后事无巨细地复盘,对行前培训、安全知识、藏族文化知识的了解等,准备了必要的药品、防晒用品、摄影器材,做好活动经费预算,取得各方支持。将在景宁研学路中获取的能量持续发亮,在拉萨践行了红色之路、文化之路、生态之路、助人之路,复制了六个同上一节课活动内容。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责任编辑:孙晓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资助工作是一份散发光彩的工作,受助学生沐光而行,用一束光去点亮另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