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成功举办空间规划领域AI普及应用学术与经验分享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03-27 13:07:08 王栩婕 李奕璇

3月18日下午,“AI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的主题学术报告会在长沙理工大学顺利举行。此次报告会由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主办,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承办,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共99家单位45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为国土空间规划与AI技术融合发展搭建了交流和学习平台。

报告会伊始,主持人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理事长金勇章介绍了本次报告会出席的领导和嘉宾,领导主要有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谢光辉,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赵亚辉,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方琼,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熊鹰,学会副理事长彭俊杰和李志学,学会副秘书长杨春和曹燕。嘉宾主要有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张鸿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黄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何正国,以及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科技发展部副部长项广鑫,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院资深规划师段诚琪。

随后,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方琼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学科优势以及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她指出,在国家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长沙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此次大会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学校期望借此加强与各方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同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会上,来自行业和学界的多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张鸿辉以《国土空间规划AI大模型:“从0到1”与“从1到N”》为题,阐述了AI大模型的发展历程、能力特点,分析了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在规划工作中应用AI的具体路径和面临的挑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黄铎副教授在《面向多模式决策的国土空间人工智能应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见解。他还结合规划学科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多模式决策的概念,介绍了利用语言模型处理空间问题、建立知识库等实践探索,以及在项目中遇到的文本处理、语义匹配等问题和解决思路。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何正国教授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与规划资源大模型的融合应用。他深入解析AI核心技术,还展示了国内DeepSeek、Kimi等大模型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技巧,应用场景涵盖文字处理、多模态生成与智能搜索等。何正国最后指出,大模型借助检索增强生成(RAG)、智能体(Agent)等技术,推动规划资源管理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型,助力政务效能提升和知识资产积累。湖南省内的项广鑫和段诚琪两位资深规划师,分别围绕大模型时代下基于RAG技术的知识库建设方案和对于城市智能体的思考展开了探讨,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运用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交通管理、建筑运维等全链条智能化,推动城乡规划向“数智融合”转变,最终构建高效、协同、可持续的智慧城市生态。

最后,金勇章理事长在报告小结中指出了人工智能将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发挥重要的作用,强调了规划行业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效能和科学性。学会将继续组织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分享活动,并再次表达了对承办单位和此次参会的专家同仁的感谢。

本次报告会聚焦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内容兼具前沿性与实践价值,为与会者构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系统展示AI技术在空间模拟、决策优化及智能审批等环节的创新实践,不仅深化了行业对智能规划方法论的理解,更为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该活动显著提升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能,其形成的示范效应将加速行业智能化升级进程。同时,依托此类学术活动,进一步彰显了长沙理工大学在跨学科创新研究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为本校政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注入了创新动能。

责任编辑:范奇志
3月18日下午,长沙理工大学举办“AI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的主题学术报告会。
长沙理工大学不断强化社区学习生活共同体属,推动校院两级思政力量下沉学生社区,逐步形成了“1+7+N”的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