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郑雅鑫:潜心育人,创造超越想象的惊喜
2006年9月读大学,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郑雅鑫求学、从教17年,党龄16年。2017年她从学生转换为教师,那年她从四川大学博士后出站,进入成都医学院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任教。
求学,她积极上进,追求精益求精;从教,她始终践行立德树人,秉持 “教者至精至诚”理念,潜心育人,创新教学,踏实科研,以优异的育人实绩、教学科研成绩3次获评学校“优秀教师”、1次学校“优秀党员”、3次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
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郑雅鑫却做起了面向本科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讲人。
“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告诉我,大学生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应尽早规划好专业学习和职业目标,让学生早进教师研究课题组、早进实验室,能更好地提升本科生的专业认知、专业实验技能、科研思维、团队合作能力,他们的学习动力更足、学习更充实、职业目标更易达成。”郑雅鑫说。
不仅宣讲,郑雅鑫还躬身实践,组团队,带队伍。任教第二年,依托于药学院学业导师制度,郑雅鑫利用校院两级的开放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开放项目和自己的科研课题,开始组建本科生研究团队,第一届成员是2015级当时大三的学生。
带着学生,郑雅鑫一项项梳理研究计划和内容,一页页搜集分析学术文献,一个个手把手教实验操作。熬更守夜,起早贪黑地泡在实验室。实验结果呈现的只是短短一条曲线,但整个实验要持续二十多天,郑雅鑫和同学们得每天二十四小时关注进度,每隔两三天、甚至几个小时要给一次药、照顾实验动物。为此,她和同学们持续接力,把周末、寒暑假都投了进去。
“我把本科生当研究生来带,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大姐姐。”郑雅鑫说。作为大姐,学生找工作的简历,她都帮着一项项修改。她常常鼓励学生——重要的不是你“能够”做多好,而是“想要”做多好;只要心怀家国,提振信心,敢想敢为,所行之远,一定能超越自己的想象。
“超越想象的惊喜”如约而至——
如今,学生团队“传帮带”模式逐渐形成,累计80多名本科生加入,规模还在扩大;依托团队成立“星程闪药”创新创业工作室,成为学校首批“本科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团队有10余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其中Q1区文章4篇;团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项(其中8项国家级项目),获创新创业各类比赛获奖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2023年“挑战杯”,《“疫”癌有道—还原敏感型纳米前药递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斩获四川省特等奖、国赛二等奖;团队成员中有19人考取四川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研究生;一些学生进入科伦药业、倍特药业等知名企业,成为工作骨干。
教育教学的带头人
进校6年,郑雅鑫带学生团队上心用力,对教学教改也投入大量精力。
2019年,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药理学》开始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这次课程建设,可以说是重构。作为骨干,郑雅鑫勇挑重担,全程负责教学规划、内容设计、讲义写作、教学PPT和视频制作。她和教研室老师每隔2-3天开一次会,线上线下开了40多次,对方案、内容、实验反复打磨,精益求精;3万余字讲义的撰写、60多个教学视频的录制、12讲教学PPT的制作、4000多道自主知识产权题库的构建,她和教研室老师“每天加班”,一个多月即完成,最终成功获批为省级一流课程。
“我们整合了校内教学资源,通过构建虚拟教学团队,集合了不同学科老师集体备课,将《药理学》有关的上下游、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进来,形成了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模块化知识、标准化实验、统一化实践,保证了每位老师教学的同质化,达成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郑雅鑫说,“下一步,我们将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在教材、教学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
如今,郑雅鑫已成为药学专业负责人、《药理学》课程负责人、《临床药理》课程团队的核心成员。
科研工作的开拓人
来校后,郑雅鑫科研方向一开始集中于自己博士后的研究,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立项1项、2018年获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近年来,结合药学院递药系统、载药技术等研究特色,她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开拓新领域,主要围绕肺癌、结肠癌、帕金森等疾病,聚焦于小分子药物活性评价、机制研究以及制剂优化展开研究。至今,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Materials Horizons, Chem Commun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性SCI论文15篇;其中TOP文章1篇,Q1区文章10篇,并参与出版英文著作1本。如今,郑雅鑫获评副教授、成为了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科学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郑雅鑫的心里,教书育人没有止境,在人才培养的漫漫征途上,只有将自己融入学校、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中,持续奋斗努力,才能不断创造新业绩。
(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 王海川 周靖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