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退志—弘毅社区一核多翼铸就 “一站式”学生社区微治理的“党建引擎”
一、案例内容
(一)坚持党建引领,完善育人体系
建立以大学生退伍士兵为主的特色党支部,入驻学生社区,推动教师、学工、学生三支队伍共同参与,从“思想、文化、心理、实践、服务”五维设计育人创新点,形成“育人纵向到底、服务横向到边、线上线下全覆盖”的育人阵地,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退伍不退志,弘毅社区一核多翼排班表
退役士兵自我介绍
推动力量下沉,凝聚育人合力。教师、学工、企业多方育人力量下沉学生一线,大学生退伍士兵为主的特色党支部入驻社区,每层楼设党员责任岗,把党组织延伸到社区各场域。
多方育人力量下沉社区一线
创建党员先锋岗、劳育实践岗、志愿服务岗等榜样示范平台,把党建引领端口前移,做到学生在哪党建就在哪。
学院领导给党员寝室挂牌
辅导员给党员寝室挂牌
(二)完善育人制度,强化政治底色
建立社区工作考评机制,以制度建设促管理育人规范化。健全教师学生社区工作制度,建立社区治理网格化工作流程、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制度、下沉队伍管理机制、学生参与管理评价机制。
综合育人评价体系
弘毅社区驻点值班
驻点日常维护工作
凸显全员育人,形成社区多元化育人团队;推动社区协同育人体系改革,把专业教师、思政队伍、学生干部、企业导师多方力量调动到社区一线。
学院领导进入学生社区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巡查晚自习
退役士兵进行寝室文明劝导
凸显全过程育人,形成社区多角度育人环境;社区是“ 第二课堂”,场域上无缝对接“第一课堂”,从教室到生活区。
防范两卡犯罪宣传
参军咨询
凸显全方位育人,形成社区多层次育人格局。 结合学生思想特征与实际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融入思想引领、科研指导、就创培训、扶困助学、心理帮扶等,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网络安全教育
青春诵读
(三)优化社区服务,提升思政教育
把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实效结合,拓展教育空间场域和育人范围,精准施策提供靶向服务。
退役士兵为学生提供心理关怀
(四)合理调动资源,形成多元体系
明确多元主体权责划分。学生是主体,主动参与,邀请四川省名师辅导员工作室聆听心坊工作室进入学生社区,邀请党政干部兼职社区工作,邀请辅导员开展学生社区活动,邀请专业教师开展学业问诊、科研实践,依托学院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校外实践资源成都工业学院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宣汉县南坪镇开展二课活动,形成多元育人主体扎根学生社区,构建“社区—学院—专业—班级—宿舍”网格化工作体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宏老师进入学生社区
四川省名师辅导员工作室聆听心坊工作室进入学生社区
西门子参观学习
二、工作成效
(一)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提升为导向,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理念,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自我管理个性化育人机制。
劳动教育
2024年4月学校寝室卫生检查卫生堪忧寝室数量
2024年9月学校寝室卫生检查卫生堪忧寝室数量
学生自制寝室公约
(二)从“思想、文化、心理、实践、服务”五个维度设计育人创新点,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创新育人方式、丰富育人载体,形成学校特有的成工社区文化氛围,提升育人质量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度,切实提升学生社区育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助力建设红色成工、人才成工、应用成工、开放成工、幸福成工。
弘毅社区“红军”太阳能电动车
退役士兵红色故事会
(三)在新时代党建引领下探究了“ 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体系和现代化治理新路径,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学科优势、思政要素的育人模式,打造了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创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
讨论社区共建共治
退役士兵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