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五融入”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打造劳动教育大课堂
在校内开展公区服务性劳动,学院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实践劳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树立新时代的劳动观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定位,通过讲授工匠精神,示范劳动技能、展示劳动成果和邀请专家、劳模开展讲座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工厂实训课程,积极创设劳动平台,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多元化劳动素养
加强劳动教育阵地建设和平台搭建,将劳动教育与生活技能、家庭劳动、专周实践、勤工助学、志愿公益、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一站式社区管理服务等有机结合。各学院与学校周边社区联动,加强区校共建,引导学生参加校外各类公益劳动。
郫都校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
劳动教育实践导师与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劳动
汽车与交通学院在三江新区大学城社区在农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投入到田园劳动中。
人文与设计学院运用非遗竹编技艺打造田园篱笆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与郫筒街道长乐村党委联合开展了助农忙收割油菜的劳动实践活动
融入校园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赋能劳动教育
营造良好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宜宾校区举办博雅・非遗进校园,将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带领同学们感受面塑的制作手法、参与江安竹刻体验活动。郫都校区将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如端午节、中秋节组织学生包粽子、做月饼,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融入育人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劳动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深化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增加劳动教育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占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强化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