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两强“一站式”学生社区|第九公寓开展红色足迹宣讲系列活动(第十期)
2025年3月24日,管理学院“两强”学生社区开展了“追寻革命星火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足迹宣讲系列活动第十期,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学生参与“两强”学生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期宣讲人是230751班刘玥君同学,她来到了辽宁省抚顺市的雷锋纪念馆。
第一部分:第十期红色足迹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建于1964年8月15日,雷锋作为抚顺市人大代表,他的遗体安葬在抚顺市新抚区戈布烈士公墓。
第二部分:宣讲内容详述
1940年雷锋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户贫苦农家,很小变成了孤儿,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1949年湖南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雷锋读了书,还加入了共青团,他将党的这份恩情深深地铭记在心底。当抚顺遭遇洪水袭击发着高烧的雷锋冲在最前线,连续奋战7天7夜,更是把日常节省下来的100元钱捐给灾区。
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他的一本《雷锋日记》令后人为之动容。在雷锋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在德清大地上时时处处都闪现着雷锋的身影。被中央电视台授予“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奖”的钱素春奶奶,她出生在兰江边,从小熟识水性。在英溪河畔,钱素春46年里先后救起了21个落水者,其中年龄最小的才两岁,最大的已经有72岁了。2006年,她用辛苦打工积攒的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素春热心好市民奖”来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事。作为德清人,一定知道还有这样一些道德模范,如:拉煤老人陆松芳、爱老敬老的江南孝子马福建,十进西藏的拥军大姐钱丽玲、无怨无悔的环保老人朱天荣等等,从他们身上都能看到一心为民的雷锋精神。
第三部分:宣讲学习意义
正是雷锋精神的不断传承,才使社会更加和谐,民族更加团结,国家更加强大。而作为新时代好青年应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成为新一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将一万个一粟归于沧海,将小为转为有为!
本期“追寻革命星火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足迹宣讲系列活动通过将“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转化为大学生的执着坚守,得以深知:所谓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带着历史馈赠的精神密码,在百年变局的坐标系中走出属于这代人的奉献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