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强”学生社区驿站 | 第十公寓开展“学习二十大,一起向未来”征文展播(第六期)
中华文化深蕴博远,又如地下的泉水,汩汩涌动,生生不息。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传承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尘埃,重新“活”起来。
秉传承之力,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传承。“嫦娥号”飞天,“玉免”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墨子”量子通信,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等等,此种种中国之伟业,正是科技创新秉承文化传承之作,使中华文化为世界所认识,不断砥砺前行。过去的一年是重大的一年,我们始终在路上,始终践行着先人之智慧,奋力前行。正如网红李子柒,虽粉丝千万,但也不忘中华文化根底,用创新性的现代直播技术,把中华美食文化传播世界各地。透过她的视频,可知其植根于内心的中华文化底蕴。故日:秉传承之力,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深远人文之精神,展现中华儿女之气质,具有深厚历史之积淀。从卧薪尝胆到闻鸡起舞,从替父从军到精忠报国,从唐诗汉赋到宋词元曲。朱德曾言:“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梭于时光长河,新时代的它依旧散发着富有的魅力,国家之复兴,民族之富强,离不开传统文化之滋养。它如精神图腾,始终与民族发展产生着共鸣。
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周国平先生曾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如斯言。文化不是空中阁楼,它需要我们传承土壤的滋养。君可见梁思成夫妇为中国古建筑银转奔波,君可见大国工匠为修复文物半生坚守,君可见网红博主李子染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文化需要表达,唯有表达才可流传,唯有流传才可谈创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传承亘古不变。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内在要求。当然,守正不是守旧,更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与创新相结合。事实上,只有在创新基础上守正,才能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只有在守正基础上创新,才不会偏离方向。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固守正,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守正创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恪守正道、革故鼎新观念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流水般从不停歇。前人作古,我们也总有一天会变成历史。那么我们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深厚的文化底蕴,必会浸润一代又一代传承者的血脉,勇往直前,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因此,作为当代年轻人,肩负历史重任,必须做好正确的文化传播,以文化育人,开启民族自信的新篇章。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薪火不辍,屡经世变而固本开新,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文脉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传承,才能勇于创新,文化是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我们要不断吸吮五千多年来的文化养分,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才能更好把国家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五千年的上下求索,中国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财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将会是一条漫漫长途。吾辈少年需肩挑重任,方可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
作者:高子茹
“两强”学生社区第十公寓成员(寝室102)
特长:本人性格开朗,为人细心,能吃苦耐劳,工作脚踏实地,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又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爱好:我喜欢听音乐,看电视剧与电影,还喜欢打羽毛球,锻炼身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