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遇上AI—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特色美育课程首期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26 15:01:47 美育中心 宣传部

为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意识,3月19日下午,美育(艺术教育)中心在沙河校区组织开展特色美育课程《非遗遇上AI—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首期活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研究馆员张迁作题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与探索》专题讲座。

370a3b4e5d1847409163729d545704ec.jpg

张迁以世界认可的文化空间“中轴线”和人类共享的文化时间“春节”为开篇。他指出身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承人,都是文化复兴的一份子。张迁结合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数据、案例、视频等形式全面、客观、科学地向现场学生解释了非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定义。同时,他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在非遗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调查与保存、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张迁聚焦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非遗传播普及活动的开展情况,讲述了北京非遗服务大国外交最前线等精彩故事,并通过“最美非遗联名卡”、“延庆端午文化节”、“北京非遗符号创新设计与应用”3项守正创新的非遗保护实践案例,向现场学生生动展示了非遗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

ea63623b8f494feaaf38301b11d7a45a.jpg

本次讲座既是《非遗遇上AI——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课程第一讲,也是美育大讲堂系列专题讲座第三十一期,课程受到师生广泛喜爱与好评,共有来自各学院215名学生选课参与学习。

db04a8e8309c41b695b5710d98ca1b8c.jpg

美育(艺术教育)中心精心组织开设《非遗遇上AI—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特色美育课程,邀请非遗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教学团队,课程涵盖非遗政策与国家战略、非遗知识产权保护、非遗数字化传播展示、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非遗策展与当代美学、非遗项目体验实践及AI赋能非遗创新7大专题。

责任编辑:杨昕
为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培养学生社会意识,3月19日美育中心开展《非遗遇上AI—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首期活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