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社区活动丨天文漫谈讲座活动总结
为持续推进学生社区建设,丰富学生社区文化内容,各院系学生社区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旨在推动“五育活动进社区”,促进社区青年全面发展,共建和谐美好学生社区。
天文漫谈
12月7日晚,天文漫谈讲座在教二楼101成功举办。讲座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安维明教授主讲,以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
安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天文学。天文学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学科,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天文学的结果就在我们眼前,但其中的内容却非常复杂。比如说,在一幅美丽的图像背后,就有怎么拍摄、怎么形成图像、为什么星星是十字形的、图中的星星离我们多远等等问题,而一步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推进知识前沿的过程。
接下来安老师讲述了天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天文观测,到日心说与地心说的辩论,再到伽利略、牛顿里程碑式的贡献,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很早以前人们就关注到了东升西落、斗转星移、春夏秋冬、阴晴圆缺这些周期性的变化,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天文现象,比如月食、日食、彗星还有超新星的爆发。后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并通过望远镜观测太阳发现太阳黑子和太阳自转,牛顿通过身边苹果落下的平凡现象发现天体运动的规律,19世纪末胶片和照相机的出现使长时间曝光和显影成为可能,也促成了大爆发式的天文学发现。
后来人们总结出了恒星的演化过程,发现了系外星云并开创了星系天文学,还通过射电望远镜研究了类星体与脉冲星,其中就包括举世瞩目的FAST望远镜。到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弯曲时空并预言引力波的存在,再一次挑战了人们原有的时空观念。
不难发现,重大的天文学发现都取决于设备的进步。而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也具备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观察身边的现象,能够细致地持续地思考。那些美妙的发现的背后,是复杂而精细的望远镜结构,是科学家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
最后,安老师还讲到了最近的一些研究热点,比如大规模并行计算在实验室天体物理中的应用,宇宙学模拟计算,还有黑洞周围等离子体的模拟计算。
天文学从诞生到现在,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它们或大或小,有些甚至不一定真实,但总能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在“天文漫谈”讲座中,就涉及了很多天文学史上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它们见证了天文学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也启示我们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就在身边那些细小的事物中。安老师一再强调,是故事让人们团结起来,我们应当学会如何讲好故事。因为往小了说,发表论文时,会讲故事可以得到审稿人的关注,而往大了说,故事本质上是语言文字,是人类思想的载体。
此次讲座让我们领略了宇宙的奥秘,也激发了我们对宇宙的无限好奇。最后,感谢安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精彩讲座,也感谢各位同学的参与!期待未来再次相聚,共同揭开宇宙深处的更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