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社区活动丨 第九届“中和西琴”励学金颁奖典礼暨京师外语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为持续推进学生社区建设,丰富学生社区文化内容,各院系学生社区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旨在推动“五育活动进社区”,促进社区青年全面发展,共建和谐美好学生社区。
2024年5月19日上午,由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的第九届“中和西琴”励学金颁奖典礼暨京师外语校友论坛在图书馆三层报告厅隆重举行。外文学院94届校友、“中和西琴”励学金创始人苏昊,外文学院94届校友、北京东石北美牧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外文学院93届校友、资深翻译姜浩,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第二届“中和西琴”励学金获得者周敏,以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人员、第二届“中和西琴”励学金获得者孙立卓作为校友嘉宾受邀出席,外文学院党委书记艾忻、副书记张新颖、校友分会副秘书长代素霞以及第九届“中和西琴”励学金获奖学生参加本次活动。颁奖典礼由外文学院双肩挑辅导员周頔辰主持。
典礼伊始,外文学院党委书记艾忻致辞。艾忻书记回顾了“中和西琴”励学金的诞生历程,向九年来始终心系学院、出资助学的杰出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她指出,“中和西琴”励学金在助力我院高质量发展,扶助外文学子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名曾经的励学金获奖者圆满完成学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在多个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这是“中和西琴”励学金奖优助学、筑梦圆梦的生动诠释,更是代代外文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有力体现。同时,艾忻书记寄语广大外文学子,希望同学们秉承“博学中西,厚德世范”的院训精神,以优秀前辈为榜样,刻苦钻研,砥砺奋进,筑牢外语学科自信,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努力成长为符合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
外文学院94届校友、“中和西琴”励学金创始人苏昊分享了“中和西琴”励学金的创设初衷与价值内涵。苏昊学长谈到,设立此励学金旨在寄托对母校的感念之情,回馈学院的栽培之恩。“中和西琴”的理想在当今人工智能极速发展的时代仍具有重要意义。在专业领域成为“融贯中西”的文化桥梁远不止于机器与技术能实现的语言层面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传达其中承载的不同文化中共通的精神与价值观,体会外语人在翻译、著述、教学过程中倾注的情感,这些文化与情感层面的深意才是在世界奏响“和谐琴声”的真正内涵。
此后,外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新颖介绍第九届“中和西琴”励学金的评选过程并宣读获奖名单。
2021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宋珊瑚同学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她讲述了主持国家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收获,并表示将在“中和西琴”精神的引领下,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学术科研道路上继续奋进,期待未来能够学有所成,回报母校,回馈社会。
接着,莅临典礼的嘉宾共同为第九届“中和西琴”励学金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随后,外文学院党委书记艾忻为与会校友颁发“校友导师”聘书。
活动随即进入京师外语校友论坛环节。论坛由2022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郎玮同学主持,“中和西琴”励学金捐赠者代表王刚学长、姜浩学长、第二届“中和西琴”励学金获得者代表周敏学姐、孙立卓学姐作为对话嘉宾,围绕外语学习者在生涯发展中的“变与不变”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周敏学姐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专业优势、支教经历等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确立教师职业理想的心路历程,回忆了读书时向老师们学习课堂课本知识、体悟为人为师之道,和同学们专业上互帮互助、求职时相互引荐的温暖时光。
王刚学长从在教学、酒店、商业地产领域的从业经历出发,以“个人价值观、体验、贵人引荐、助人”四个关键词为线索,讲述了他对多次职业转型的思考,并分享了其在职业选择方面的独到见解。
姜浩学长从一名职业译员的角度对同学们提升语言素养、翻译能力提出了切实具体的建议。尽管时代在变,如今AI的冲击影响着外语学生的生涯规划,但外文学子始终不应改变的内核仍是勤奋练习、终身学习、不断探索。
孙立卓学姐针对从在校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整合提炼了“学习”与“交往”两大能力。无论是通过自主学习得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还是对外与他人沟通、对内与自己和解,都是职场新人的重要必修课。
至此,第九届“中和西琴”励学金颁奖典礼暨京师外语校友论坛圆满落幕。相信对于广大外文学子而言,感受获奖者的青春足迹时都能有所思、有所想,沉浸在嘉宾们的倾情分享中都能有所得、有所获。未来,同学们也必将肩负“中和西琴”励学金凝结的力量与期许,在卓越前辈与朋辈榜样的激励下步履铿锵、勇毅前行,真正为构筑中西文化互联、文明互鉴的桥梁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