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社区活动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IBP)招生宣讲会
为持续推进学生社区建设,丰富学生社区文化内容,各院系学生社区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旨在推动“五育活动进社区”,促进社区青年全面发展,共建和谐美好学生社区。
2024年5月13日下午14:00,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IBP)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招宣会。
PART.1
介绍
首先,刘宁老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生物物理所的概况,包括发展历程、导师队伍、科研平台、重大进展等;生物物理所面向国际前沿,在多细胞生物自噬过程中膜的构建与融合、染色质结构及其调控、非编码RNA与肿瘤、突破成像分辨率极限、新冠疫苗研发、神经环路与发育等诸多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成果入选国家十大科技进展。除此以外,生物物理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交流讲座也十分丰富,并致力于科普工作。所内研究生培养体系成熟、轮转制度完善,学生补助及生活都具有竞争力,是理想的深造地点。
介绍
PART.2
课题组介绍
章新政老师课题组
章新政老师课题组的曹端方研究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冷冻电镜前沿技术发展及应用,并讲解组内进展,如新冠棘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与纳米抗体的复合物结构解析、大病毒准原子分辨率重构技术创建、新型高通量数据采集方法开发等,都是非常漂亮的工作。
赵岩老师课题组
赵岩老师课题组的魏一青研究生继续向同学介绍了突触信息传递的生物学机制,并重点介绍了今年三月刚刚发表的关于甘氨酸介导抑制性和兴奋性信号传递的重要工作
(DOI: 10.1016/j.cell.2024.02.026),揭示了人GlyT1工作机理,启发针对GlyT1的药物开发。
刘宁老师课题组
刘宁老师以面孔识别为重点向同学们讲解了以猕猴为模型的脑功能研究,通过脑磁图、脑电图等非侵入式手段研究非人灵长类,进而构建起对人脑的解释;工作涉及面孔识别区的定位、信息流定位与老化研究等等。
高利增老师课题组
最后,高利增老师讲解了新一代人工模拟酶——纳米酶的相关研究,并介绍了生物物理所纳米酶工程实验室概况。纳米酶的催化活性可以强于天然酶,可以模拟生物体内环境所需酶,并可基于纳米酶体外重建免疫细胞快速杀菌系统;可低温催化的纳米酶或可拓宽生物反应温度区间。纳米酶相关研究国内原创性强,转化率高,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总结
全程穿插提问环节,参会同学们踊跃提问,所里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学位、学业及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宣讲结束后,招生老师组织了预面试,发放夏令营面试邀请函。本次招宣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