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文化强国,共筑成长——北京理工大学学生赴四川广播电视台实习实践
电视诞生以来,电视节目借由其图像与声音相合、视觉效果极佳等特点,迅速超越了传统的报纸等媒介,一跃成为了媒体发声的最佳承载物。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承中华文化;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谐;带动文化产业、促进消费升级;展示中国形象、促进文化交流……这些都是当下电视节目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的重要意义所在。
为丰富实践经验,深入了解电视节目在文化强国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北京理工大学精工书院的袁天泽同学于一月赴四川广播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开展企业实习实践活动,在实际岗位上体悟社会发展、接受劳动教育、彰显青年担当。
实践过程
电视节目是如何制作的?袁天泽同学选择在导播厅进行实践。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拍摄方法:对于语言类节目,如诗朗诵,需要根据演员们的表演顺序及走位来进行镜头的切换;对于舞蹈类节目,每一个镜头都要尽量切在节奏点上,并及时地给到表演者精彩动作的特写,让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对于歌唱类节目,要兼顾舞美的展现以及表演者情感的体现,切镜头对音乐的节奏把控要求更高......亲身实践后,方知其中奥秘。
实践感悟
这次实践,我看见了团结的力量。每一盏灯光的背后,都有无数人在默默付出;每一个精彩瞬间的呈现,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晶。无论是舞台上的光芒,还是生活中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无数人的共同努力。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存在于这里的演播厅,更贯穿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唯有团结协作,才能让我们在复杂的任务中找到方向,在困难面前凝聚力量,最终成就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伟大事业。这种精神,将永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这次实践,我更感受到了文化强国的建设。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在舞台上肆意地展现着自我,充满着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看到来自全省各个学校的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才艺,确实令人感到欣慰和鼓舞。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展艺术兴趣爱好。这种变化正是国家推动素质教育、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体现。相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热爱,成长为有文化底蕴、有创造力的新一代。
文化长河汤汤,正显文明之底蕴
创意激荡不绝,不灭艺术之火花
少年才俊,方显朝芒,文艺高峰待登攀
电视荧屏,尽展风采,传播时代之强音
少年啊,我们一同
共同点亮这文化强国之星空!